内容详情
2021年01月29日
与洪灾斗智斗勇的田嘉树
本文字数:1003
◆田秀明 朱根庆
民国十年(1921年)秋天,暴雨如注,倾盆而下,高邮湖水猛涨。情势十分危急,一旦堤坝崩溃,里下河地区将会成为一片汪洋,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面临严重威胁。
扬州府治水会紧急磋商,讨论开坝泄洪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秋前三天割不得,秋后三天割不掣”,现在已经立秋多日,田里的水稻基本上已经收割归仓,这个时候开坝泄洪,水流从沈伦圩经溱潼入海,或许可以减轻上游地区湖水猛涨的压力,下游地区早做准备,也能以最小的损失解涝灾之危。时任扬州府治水会副会长的田嘉树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里下河地区普遍种植的是晚稻,“处暑刀方始”,离开镰收割还有两三天时间,如果现在就开坝泄洪,老百姓辛辛苦苦种植的晚稻将会颗粒无收,田嘉树主张延迟两三天开坝泄洪。
因为关系到里下河地区数以万计的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会场的气氛十分紧张,什么时候开坝泄洪?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能定夺。田嘉树之所以一再坚持延迟两三天开坝泄洪也不是弃里下河地区的老百姓的安危于不顾,其实在此之前田嘉树已经亲临高邮湖现场,察看了水文和水情。凭借着多年掌握的水文知识和实践经验,田嘉树觉得,高邮湖虽然白浪滔天,水位涨势迅猛,但湖面并非像险象环生的馒头顶式的容易冲垮堤坝的水势,而是磨盘式的水面,四周高,中间低,短期内还不至于出现崩坝的局面。如果能在这段时间帮助里下河地区的老百姓抢收抢割,同时做好防洪防涝的准备,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考量毕竟只是分析和推理,但是水灾无情,汛情瞬息万变,一旦决堤崩坝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到那个时候上面追究起来,必定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谁来承担这个责任?田嘉树虽然书生气十足,关键时刻却一点都不含糊,他当即表示:“我既然身为治水会副会长,理当责无旁贷,如果说真的发生了不可收拾的局面,由我一人承担责任,杀也好,剐也罢,决不牵连大家。”田嘉树一语惊四座,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只能悻悻作罢。
开坝泄洪在即,里下河地区的老百姓连夜抢收抢割,稻谷粒粒归仓,湖西庄上的砖坯瓦坯也都码放到了高处,溱潼镇的麻石街用木板搭起了“水阁子”,“水阁子”东起“东观”西至西夹河口,全长600余米。开坝泄洪期间,镇区汪洋一片,口街、竹河街等处只能以木桶、小船代步,“水阁子”解决了镇区老百姓的出行问题。
田嘉树敢于以身犯险,勇于承担责任,以最小的损失帮助里下河地区的老百姓抗洪救灾的壮举,不但当时在老百姓中间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而且至今仍为溱潼乃至里下河地区的老百姓所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