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12月29日

灯火

本文字数:1361

岳忻彤 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八(22)班

她开始讲她的故事。

少年的她,穿着大红的棉衣,红红的小脸上,一双充满希望的眸向远处眺望。

夜色降临,母亲拿来小板凳,给她坐在树下。她跑进屋,拿来小灯——这是父亲为她做的。灯亮了,光洒在她脸上,她笑了。

“真好看!”母亲摸她的脸,然后起身点亮院子里的那盏大灯。“爸爸要回来了,今天一起吃团圆饭哦!”母亲脸上漾起的笑容,驱走了一切寒冷。朴实而干净的白棉衣,显得母亲异常清瘦。

小巷里响起嬉闹声,灯光照亮整片天。远处山坡上,父亲裹着厚厚的衣服,回来了……

小时候,很微弱的灯火,是她对父亲的牵挂。

年少的她,穿着大红的小裙,叛逆的脸上透着不屑与自在。

“怎么回事?”妈妈略带哭腔道。鲜红的“34”分,深深地印在她心中,如同火烙,生疼生疼的。

她裹着一件单薄的外套,出门了。

乡村的夜,透彻的凉。凉风吹干她的泪,刮入她的心,她哆嗦一下,拉紧衣服。难过,愁苦,厌恨……她心中百般不解。不知不觉间,她竟走到村口。回头,她看见身后仍亮着的灯火。家家的灯火,如同星辰闪耀,一盏盏,一群群,映入眸里,惟留震撼。她想起家中弱小的母亲,又哭了。迷蒙中,她回到家。门掩着,桌上有一支快燃尽的蜡烛和几个馒头。

是的,这乡间的灯火,治愈了她年少的叛逆,让她知道背后是千万个人的帮助,无论何时总有人为她照亮前方的路。

时光仍不断流淌,岁月又翻开新章。

她工作失利了。将近一年的辛劳,一瞬间全化为灰烬。“回家吧,妈想你了。”母亲在电话里硬咽着。回到家中,母亲笑着取下她的包裹。“我带你走走!”母亲带着她一如往年一样,来到最热闹的小巷口。几十年的变迁,却从未将这里改变。几家老人、小孩,三五成群在灯火下闲聊。“呀,丫头长秀气了!”大家都这么说。母亲清瘦的脸在灯光下显出一丝红润。不知何时,鱼尾纹已爬上母亲的眼角,头上的银丝也渐渐地多了。“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尽管和妈说,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肯定有出息。”送她到村口,母亲这么说。走了好远好远,她再也忍不住,回头看母亲那小小的身子,竟还在村口站着,背后是那微弱的灯光。母亲向她挥挥手,泪水模糊了灯火,也模糊了母亲的影子。

长大后的灯火,是尘埃中的爱,无论她身处何地,母亲的爱总能跨越千万曲折而来。

又过了许多年,她被迫在另一所城市工作,离家更远了。她想起家,眼前浮现起灯火相随的家的模样。她第一次发现,她是如此恋家。

然后,另一个人的到来,又重让她感到不一样的暖。

“生日快乐!”那一次,她被工作压垮,生日也忘了。好友点亮灯火,柔和的光映于她的瞳孔,好友拍着手,蹦着跳着,紧紧抱住她。她哭了,又笑了……

友谊的灯火,让她在没有亲情之下,仍然感受到灯火的暖。

人生漫漫,转眼已人瘦花黄。

老年的她坐在家里,摇椅摇,岁月静好。孩子都已长大,这一天是除夕。“奶奶你看!”小孙女甜甜的笑,像一颗甜甜的糖融化了她的心。一家人团坐灯下,吃着美味佳肴,窗内笑语欢欢,窗外灯火盏盏。

灯火,就这样伴随她入老。

灯火几盏,是小时的期待,是治愈年少的良方;是母亲一方的爱与坚守,是好友的理解与陪伴;亦是下一辈的活力,带来的欢欣。

“微弱的,坚定着,温暖我们的心窝;渺小的,凝聚着,撑住我们的坠落……”

她笑了。灯火中,仰头,喃喃:愿我爱和爱我的人,在灯火中永生……

(该文获得“苏教国际杯”第二十届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初中组特等奖。指导老师:郭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