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09月28日

敬月光

本文字数:1006

◆田秀明

 

八月的水乡,满池荷花黯然谢去,粗壮的荷茎托举着青涩的莲蓬;湖面上乌泱乌泱的菱叶,随便翻起一盘,就能看到几只大腹便便的四角菱或是两角菱;一架一架的藤蔓爬满了院墙,藤蔓上的花儿傲娇地开着,紫色的是扁豆花,黄色的是丝瓜花。带着丰硕的馈赠,中秋节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夏天祭地、秋天祭月、冬天祭天的社制,每至中秋佳节,民间也逐渐形成了祭月敬月之风。在苏北里下河水乡,千百年来,一直沿袭着八月十五中秋节“敬月光”的习俗。

中秋节“敬月光”一般都是在吃过团圆饭之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各家各户在院子前面的空地上,往往在自家的院子或阳台上置放一张供桌,供桌上摆着香炉、祭品以及一碗白开水。祭拜时焚上三柱香,祭品中月饼是必不可少的,还有苹果、石榴、香蕉、柿子等水果,水乡人家当然少不了会摆上莲藕、菱角、鸡头米等水生植物的果实。宋朝范成大写有“何处采菱闻度曲,谁家拜月认飘香”的诗句,诗人想必也曾经在水乡度过中秋,否则不会得此佳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一直以为秋天是最有味道的,瓜果飘香,丹桂流芳,而中秋佳节“敬月光”的习俗,更是把这种秋天的味道浓郁到了极致。天高云淡,月明星稀,袅袅香烟里,是人们对大自然丰厚馈赠的感恩,更是对来年风调雨顺的期盼。

作家周作人先生在《中秋的月亮》一文里这样写到,“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先生的故乡想来也有中秋“敬月光”的习俗,那一碗被月亮之神享用过的“圣水”最为突出,“蘸水涂目”有“眼目清凉”之效。在里下河水乡,“圣水”的功效另有一说,传闻那些夜里尿床的小宝宝们偷喝过此水,能立除尿床之疾。一碗“敬月光”的白开水是否真的有这么神奇,似乎没有人去验证过,但是沿袭至今的老传统老说法,还是被一代代的水乡人家流传下来,并且乐此不彼。

中秋节是一年中难得的团圆节,月圆之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仰望一轮圆月,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团圆的欢欣。这个时候最快乐的莫过于是孩子们,手提彩灯结伴而行,水乡的大街小巷里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孩子们跑了东家溜西家,指指点点,叽叽喳喳,说这家的祭品花色多,那家的祭品挺稀奇,更有顽皮的孩童偷拿几样水果,主人家也不介意,任由孩子们玩闹嬉笑。

“月是故乡明”。又是一年中秋月,故乡的一轮明月挂在天上,也挂在我的心里,最圆,最亮,最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