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07月13日

父母的“夫妻店”

本文字数:1227

◆ 朱兆林

 

千年古镇溱潼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旧有“犬吠三县闻”之说,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水边的芦苇青青在风里摇曳,河中的水草随波荡漾。清洌的河水给了这方水土的无私馈赠和格外的恩泽,使它成为水中生物繁殖生长的温床,把螃蟹、鱼虾滋养得特别肥壮鲜美。历史上的溱潼最是一个渔村,当地多数先民以取鱼为生。

我家世居溱潼东首,出门向西便是麻石铺就的商业老街。南边是弯弯曲曲的姜溱河,向东不远处是宽阔奔腾的泰东河。水上交通便捷,南来北往的人川流不息。沿河店铺林立,鱼行、粮行、草行等一字排开。解放前后,这里鱼行有9家、八鲜店有10多家。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商机无限的地理位置,给父母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排行老四的父亲学徒期满,他把临河的三间大瓦房稍加整理,又在门前的开阔地搭了个遮阳避雨的凉棚,与母亲一道开起了“夫妻店”,店号为“朱隆兴鱼行”。

父亲为人老实厚道,坚持诚实守信、买卖公平。他很是聪明,能一边称鱼一边报价,秤砣一落便能报出金额来,来往的顾客对父亲算账的准确无误赞不绝口。母亲早年丧父,是地道的农村妇女,虽识字不多却自强自立,她是父亲的好帮手。店里人手少,事情多而杂,母亲怀我时,即使肚大腰圆也不肯休息,结果临产时大出血。邻居都说:“朱四家的真倔,忙起来不要命啊!”之后,“红小”便成了我的小名,也打上了父母亲创业的辛酸印记。

每日晨光熹微,“夫妻店”便忙开了。四乡八村拉网的、扳罾的、放鸦的、张虾笼的渔民驾着小船,满载活蹦乱跳的鱼虾等水产品赶来出售,小镇饭店的老板大厨、大户的管家帮工、摆摊设点的鱼贩纷至沓来选购鱼虾,一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看得人眼花缭乱。渔民的吆喝声、交易的合价声、众人的谈笑声响成一片,汇成一曲水乡早市交响乐,整个小镇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繁荣无比的景象。身着工作服,脚穿防水鞋的父母亲一边笑嘻嘻地招呼顾客,一边忙着开市营业。买卖交替,忙而不乱。那些渔民出售水产品后抽着纸烟、乐呵呵地数着票子,然后相约去老街购物,或去茶馆吃早茶,或是迫不及待回家。短短的几个小时后,喧闹的早市便结束了。父亲又赶在午前走东家跑西家,把剩下的鱼虾推销出去,以防鲜货因为积压而变质。勤劳的母亲也不休息,她下河提水冲刷凉棚的地面,清理垃圾,把弥漫着鱼腥味的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父母亲开“夫妻店”是养家谋生的手段,尽管薄利多销,积累的财富有限,但逢年过节,父亲总是不忘给亲戚好友和左右邻人,特别是家庭困难的人家送去一份礼物,表达真心实意。

1956年,溱潼的“鱼行”改为公私合营,组成“合群鱼行联营处”,父亲被大家公推为负责人。为了扩大生产,推销家乡的特产,父亲和他的同事们运用冰镇低温贮藏技术,通过专船运输、水上联远、轮船托运等方式,把优质的鱼虾源源不断地销往上海等大城市,开拓了溱潼鱼市场的新局面,在溱潼水产商贸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父母的“夫妻店”经营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宽厚待人的优良品质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