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04月24日

当好居民“守护神”

——记中天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

本报通讯员 罗萱

本文字数:1177

在疫情面前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中天,用实际行动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天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中有党员、区级机关在职人员、公益组织工作者、普通居民,他们无私、无畏,轮流战斗在封闭小区的执勤岗位上,白天黑夜、风里雨里坚守一线。在疫情肆虐之时,让大家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壮举,感受到了普通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所展示出来的人性光芒。

疫情发生以来,100多名党员、网格员加入了中天社区的防疫队伍。这就是党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关键时刻把党员、网格员凝聚起来,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把社区当成家一样来守护。

“我们党员无论在哪,都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目标,我们是一家人。”这是社区党员钱冬梅对在北航读研究生的儿子的动员,她第一时间带着儿子到社区报名。不论是晚上一家一户上门发放出入证,还是风雨天在卡口为居民量体温;不论是在社区门口为居民发放口罩,还是挨家挨户打电话确认是否有外省归来人员,钱冬梅母子永远冲在一线,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党员的担当与坚守。

“没事,我们不怕累。”“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是社区网格员王爱珠时常挂在嘴边的话。疫情发生后,她积极上门摸排,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穿梭在各个楼道内,汗水湿润了她的额头,她却从来不喊苦叫累。王爱珠的脚崴伤了,仍然每天不辞劳苦跛着腿上门宣传防疫。社区负责人知道情况后立即打电话让诊所的医生帮忙查看,王爱珠却笑着说不疼,甚至拒绝了让她休息的请求。

在社区防疫一线,出现了很多“95后”年轻面孔,他们勇敢冲锋、展现梦想,用青春谱写了一曲曲刚劲有力、充满朝气的赞歌。

钱逸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级博士研究生,疫情发生后,主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挨家挨户发放小区出入证、向居民耐心解释小区隔离措施和限行政策、安抚群众不理解情绪……他自称为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中天社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成立后,他主动请缨,担任临时党支部的宣传委员,希望能为社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他说:“无论是搞科研还是卡口执勤都是在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而努力,卡口执勤同样需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社区的普通居民积极请战,义务帮助社区值守卡点,积极宣传防疫知识,他们就像一束光,温暖了身边人。

“您好,请停车登记。一张复工证只可以一人进出,您车里还带了小孩,还有其他凭证吗?”在中天二村东门,居民志愿者沐真平正在做小区进入车辆登记工作。大年初三他主动报名,想帮社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起初,部分群众对疫情管控工作不理解、不配合,登记时免不了有些怨言,沐真平都是耐心解释、好言劝导。中天二村常住人口近一万人,每天上千辆汽车需要进出,尽管只有一个卡口,但社区门口鲜少出现堵车情况。

一个多月的战“疫”,志愿者们都付出了很多,面对困难大家团结一致、义无反顾、全力配合,渐渐成为社区居民防疫病毒的“守护神”,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