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04月24日

用好“三个法宝”

罗塘街道力促“党建+基层治理”书记项目开好题

本报通讯员 谭奇

本文字数:1135

作为姜堰的主城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战场,罗塘街道弱势群体相对较多:80岁以上老年人3000多人,残疾人2000多人,低保及五保300多人,需要关怀和服务的弱势群体人数较庞大,对各类公共服务需求量较大,而弱势群体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街道从事民政等民生保障服务的人员少,各社区也仅局限于几个工作人员,相应的治理功能存在缺位。为此,罗塘街道(高新区)党工委紧紧围绕市委组织部确定的“党建+基层治理”主题,针对“弱势群体治理”选题,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思维、发扬务实精神,用好“三个法宝”力促书记项目立好项开好题。

用好调查分析法,一手资料最真实。自选题谋划阶段开始,街道党工委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契机,突出围绕“一老一小一残一贫”等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推动街道战“疫”一线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在职党员和志愿者群体在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的引领下对弱势群体情况和关爱服务需求进行细致摸排,收集一手资料形成独立数据、立档建库。同时向街道民政、团工委、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和各社区社区工作者发放《罗塘街道“弱势群体公共服务缺失”调查问卷》《“书记项目”征求意见单》《社区弱势群体及社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表》,共收回百余份基层一线真实数据,并对弱势群体的种类、人数、区域分布规律及需求等特点进行梳理分析,夯实工作基础。

用好跨领域研究法,多管齐下广协作。弱势群体公共服务缺失治理工作涉及的领域多、覆盖面广,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书记项目”中“书记”的作用,以党工委书记统一协调组建了集党建办、组织科、宣传科、民政科、劳动保障所、社区办等部门于一体的工作专班,运用各部门的专业业务优势,跨领域合作研究立项及策划方案制定,并通过工作专班沟通联系上级部门,凝聚多方力量,充分了解市区两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弱势群体关爱政策,对接服务项目和资金资源,为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多元参与的协同模式做好铺垫。同时积极寻找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市区两级相关部门专家、区教学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等“外脑”作为项目的专业指导员,集众人智慧多管齐下,为政策、方案谋划做好全方位研究讨论。

用好头脑风暴法,思维碰撞出火花。自选题方向确定以来,街道党工委充分运用多样的研讨方式,先后组织了工作专班与“外脑”的头脑风暴座谈会、社区党组织书记“诉”治理难题会、基层社会工作者分组结构化研讨等活动,深挖治理顽疾难点,头脑风暴解题思路,以尊重基层现实、尊重专业知识、尊重集体决策的“三个尊重”原则,组织“书记项目”专班工作人员和“外脑”专家到医药高新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现场学习观摩,并与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探讨如何提高弱势群体服务供给质量、促进关爱服务高水平推进,让思维在可观可感可思可辩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让决策出的方案能够在基层治理中“接地气”、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