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04月13日
古代“美妆博主”告诉你出门踏青如何化个美美的妆
本文字数:1421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这件事上,古人和我们并无差别。化妆的历史由来已久,粉饼、腮红、口红……早就是古代爱美女士的日常用品了。
额间点上梅花妆 南朝寿阳公主引领时尚妆容
人们去梅花山赏梅的时候,会看到一座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武帝刘裕女儿寿阳公主的雕像。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寿阳公主就是古代引领时尚妆容的“美妆博主”——她创造的梅花妆,从南朝流行到唐代。
据《太平御览》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当年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下时恰巧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头上,很是美艳动人。宫女们纷纷效仿,然后又从宫内传到民间,成了风靡一时的梅花妆。
“梅花妆不但是爱美女子的心头好,而且成了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好题材,可见流传之广、影响之深。”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赵翌说。五代十国前蜀诗人牛峤的《红蔷薇》中有“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对雪》中写下“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在其代表作《菩萨蛮》中详细描述了梅花妆:“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敷粉涂腮红 古代女子同样追求“白到发光”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很多现代女性追求“白到发光”,古代女子其实也一样。
现在我们可以用粉饼让自己看起来白白的美美的,古代用什么呢?据《说文解字》记载:“粉,敷面者也。”原来,最开始是用米粉把脸涂白。不得不说,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古代,第一个用米粉敷面的女性,可真是挺奢侈的。
不过,用米粉敷面容易“脱妆”,于是铅粉面世了。“洗尽铅华”中的“铅华”,指的就是铅粉。
在脸上涂完粉,该抹腮红了。“古代的腮红,其实就是胭脂。”美妆博主“奇米”说,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写着,早在两千多年前,女性就懂得在面部擦拭腮红来美颜了,“秦始皇咸阳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妆之始也。”
到了唐代,用胭脂作红妆非常盛行。诗人王建在《宫词一百首》当中曾经描写过:“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银泥。”只是洗把脸,就把整盆水染成了红泥浆,这位宫女是用了多少胭脂啊!
口红格外受喜爱 要用雕花象牙筒来装
口红是现代妆容中的“点睛之笔”,无数色号、无数类型,让很多女孩子“宁愿吃土也要买”。古人对口红其实也是情有独钟。
古代的口红叫做“口脂”或者“口蜡”,涂口红叫做“点唇”。古代著名美男子宋玉笔下的《神女赋》中有着这样的描写:“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从这里可以看出,起码在战国时期,女子便已经有了涂口红的习惯。
“口脂”在古代是一种颇名贵的产品,甚至被皇帝作为福利赐给臣子。唐代大诗人杜甫第一次收到皇帝赐下的“口脂”时,欢天喜地写了一首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另一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今日蒙恩,赐臣等前件口蜡及红雪、澡豆等。”看过《西厢记》的读者也许还记得,张生曾经给崔莺莺送了几件小礼物,其中就有“口脂五寸”。
古人对口红的喜爱和重视还可以从容器中看出来。《唐书》中记载:“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用来盛口脂的容器竟然是雕花象牙筒!“带货一哥”李佳琦前阵子直播时,对售价4000多元的爱马仕口红包大为吐槽,如果看到古代的雕花象牙筒,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呢?
(金陵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