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9年08月27日
宋祥进:让乡亲有更多健康医疗获得感
本报记者 李晓倩
本文字数:1156
李晓倩 摄
实施麻醉、监测生命体征、根据手术要求调节麻醉深度、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日前,记者到张甸中心卫生院采访时,见到了正在紧张工作的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宋祥进。
“改革开放前,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匮乏、设备陈旧、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宋祥进告诉记者,他小时候经常到医院溜达,当时有的患者因住院条件有限只能睡在砖瓦房的走廊里过夜,有的患者因手术条件和治疗水平限制只能流露无奈与叹息。“但是,那忙碌、和蔼和热情的医务人员给我深深留下了爱的记忆。”
“我工作之初的家当就是1台‘103’麻醉机、1台台式血压计和听诊器。”20年前,宋祥进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张甸中心卫生院工作。当时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卫生院有了门诊和住院小楼,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院里每年还会选派专业人员外出学习。童年的记忆,让宋祥进能够深切体会患者的心境,并热爱麻醉这项工作。他用最谨慎的态度、最细致的操作、最浓的爱心为手术患者保驾护航。20年的风雨兼程,万余例的麻醉操作,他无一例意外、无一例投诉。
“现在,我们医院已喜迁新居,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舒适温馨的病房、省级标准化的计免门诊以及CT、DR、彩超和腹腔镜等大型高端仪器设备给老百姓的健康医疗带来质的飞跃。”宋祥进说,他所在的手术室集数字化和舒适化为一体,层流恒温的环境、进口麻醉机、除颤仪、微量注射泵、彩超、可视喉镜等环境设施与设备让每个手术患者经历安全、可视、无痛、舒适的麻醉体验。“术后镇痛、无痛人流、无痛胃镜等医疗措施大大拓展了我们的服务范畴,让患者的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
宋祥进深知,医者仁心不应局限在手术室内。一个秋季的傍晚,他看到路边一名老人倒在血泊中,赶忙下车查看伤情,发现已无生命迹象,于是一边引导过往车辆减速慢行,一边报警求救。一天上午,他在出诊途中与群众一起成功救治一名因晕厥突然从三轮车上摔倒的老太。一天下午,一名老太跌倒在路边,无人敢扶。他下班途经现场果断施救,开车将老太送往医院,并先行垫付医药费,救了老太一命……
大医精诚,德艺双馨,宋祥进被授予区“十佳医生”、区“岗位学雷锋标兵”、区优秀共产党员、区优秀政协委员、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市无偿献血奉献奖、市“医德楷模”、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谈起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宋祥进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针对患者的健康需求,该院对病房楼四楼加以改造,开设康复病房,并重点打造基层消化内镜孵化中心,购置先进的胃肠镜系统。“2018—2020年,我院规划建设4500平方米的内科病房楼,目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今年底动工。”他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扬创新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与身边的医护同仁一道,为辖区卫生事业发展和基层干部群众健康作出新贡献、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