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9年05月17日
洒向田间皆是情
——记省“最美青年”、区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站长李亚伟
本文字数:1108
本报记者 刁晓玉
“不好意思,刚从田间指导完回来,让你见笑了。”第一次见到省“最美青年”、区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站长李亚伟时,只见他卷起的裤脚上还粘着泥点。他一边客气地打着招呼,一边与记者聊起了他与农业的故事。
“父亲可以算是我从事农业工作的启蒙人。从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工作在乡村田间。”深受父亲影响,李亚伟从小就立志学农,要成为一名像父亲那样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大学一毕业,李亚伟放弃家里为他联系好的国企工作,学习农业技术,取得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期待在乡间土地上大干一番。
2004年,李亚伟考到了区农业农村局,在作物栽培站从事稻麦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每年夏季,作物栽培站的工作人员要对水稻进行每周一次的茎蘖动态苗情考察。水稻生长前期,田间土壤相对比较软腐,行走起来比较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因重心不稳而摔倒。有一次,李亚伟和同事到娄庄镇先进村查苗时不慎摔了个跟头,摔得雨裤裂了个大口子。但他没吭一声,脱去雨裤,穿着沙滩短裤继续查苗,腿部也因此被稻叶划出一道道鲜红的印痕。“我受点伤没什么,重要的是要替农户们把好农作物种植的每一道关卡。”谈起自己受过的伤、吃过的苦,李亚伟一笑而过。
在农民朋友眼中,李亚伟不仅是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农作物品种管理者,更是一名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行家。“在农村,由于管理措施不当造成的农业事故时有发生,但如果补救及时,能减少很多的损失。”李亚伟多次与科教部门对接,争取到项目资金,在全区10个镇街建起了20多个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站,弥补了村一级农业技术人员缺失的短板,利用科技知识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李亚伟长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积极参与小麦高产创建、科技入户等项目实施。13年来,李亚伟蹲守河横稻麦试验基地,试种推广新品种546个、新技术81项、新物化产品35个,开展专题试验83项,为大面积生产确定主推品种和主流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最终筛选出南粳9108、扬麦23作为当地主体种植品种,近3年种植面积已推广至170万亩次,为农民增收1.2亿元。他指导稻麦两熟制水稻生产创全国历史新高,亩产水稻903.3公斤、小麦605.1公斤。河横稻麦试验基地被农业部、省农委组织现场观摩13次、接待领导专家考察56次、组织周边群众学习2万多人次。
“作为一名农技推广人员,就是要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所需所想,解决农民遇到的问题,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近年来,李亚伟主持或参与实施部省级项目近20项。由于实施效果显著、成绩突出,他先后荣获“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项目突出贡献科技人员”“江苏省优秀农技指导员”“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泰州市高产创建工作先进个人”“最美泰州人”等称号;同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江苏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等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