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5月14日

在担当中历练 在尽责中成长

——记“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罗塘街道中天社区团支部

本文字数:1189

本报记者 钱朦

 

“王伯伯,您试下,灯已经修好了。”日前,罗塘街道中天社区共青团员李海凤走进社区居民老王家中,帮他修理电灯。老王腿有残疾,行动不便。家里电灯突然不亮,他便通过社区统一安装的智慧平台发送了请人帮忙的需求。很快,社区的青年志愿者就上门服务了。

利用智慧平台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是中天社区团支部的一大特色。“居民有需要就在平台上留言,我们看到后会及时认领。”李海凤介绍,智慧平台上定期公布服务清单,供有技能的团员认领,形成网上结对、线下定制服务的模式。团支部还建立了微信群,团员青年可以从微信群里知晓团支部活动的信息,并实时在线浏览团课等学习资料。

中天社区团支部成立于2011年7月,现有团员16人。5月4日,共青团中央发文表彰2018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和“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中天社区团支部荣获表彰。

团支部成立之初,只有第一任书记蒋露和两名团员。据蒋露回忆,起初,团支部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每举办一次活动,蒋露和两名团员都要挨家挨户打电话告知、宣传,尽管如此,也鲜少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不少居民认为,团支部是小孩子的团体,在学校里能发挥作用,进入社会就没多大用处了。”中天社区党委书记王轶说,就连他们也觉得团支部在社区治理工作中不能发挥太大作用。为了让团支部能够真正走近居民,蒋露定期策划对口需求活动,如少儿才艺班、主题阅读交流、联合励才实验学校开展教育服务进社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参与的居民多了,团支部的工作也渐渐有了起色。“团支部现在基本可以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评比’,居民信任,我们工作也得劲。”蒋露说。

团支部排查发现,社区2800多个住户中,28岁以下青年有1280名。如何将团员青年紧密联系在团支部周围反哺社区居民成了蒋露思考的课题。2017年,团支部组织社区大学生团员走访慰问社区困难初中生家庭,形成结对帮扶模式。在走访过程中,不少大学生向团支部反馈,走访让他们真正感觉到了被需要,被走访的初中生也逐渐对大学生团员打开了心扉。至今,大学生团员和初中生双方仍然保持着联络。“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生活和心理上都需要关注,通过引导,更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王轶说。除此之外,团支部借助培育的社会组织定期开展助残、助智、助学活动,让团支部的影响力辐射到更多的困难家庭、困境儿童和残疾人。王轶惊喜地发现,团支部的力量对于促进社区亲和发展不容小觑,“中天人一家亲”的招牌也被擦得更亮。

如今,团支部的接力棒传到了第二任书记、团十八大代表孙玥涵手中。上任以来,孙玥涵积极开展团情排查,在支部内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团支部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坚持街道团工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进一步做好基础团务工作。”孙玥涵表示,“我也会把握全国团代表的身份,多向优秀青年和优秀团支部学习,将先进的经验带回社区团支部,将好的资源向社区引进,更好地服务团员青年,做团员青年身边的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