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3月27日

北大街印记

本文字数:1017

◆树寿兵

 

二十多年前,坐上父亲那辆比我年龄还大的“永久”自行车,父亲耐着性子驱车约两个半钟头,来到县城,当然总少不了去北大街“淘宝”,所谓的“宝”也就是一些农具和生活用具。

落户县城工作后,才知道北大街的历史沧桑。当年这里是粮油、茶叶集散地,孩提时代,下河地区只有船至下坝轮船码头,上河无论是步行、推小车还是骑自行车,进姜堰就是坝口城中心,这样在坝口至下坝船码头之间就形成了“北大街”,人气最旺的地段,交易上河和下河之间的农产品,以及必要的生产和生活用具。米行、木行、土特产行、材炭行因为交通便利,都在这里沿街筑店。商人、经营店小老板、工厂职工、平民百姓,各种社会阶层的人混居在这个空间里,让北大街产生了多样化的文化,建筑也因社会阶层的丰富而风格各异。看起来很普通的几幢老房子,当年可是最“豪华”的城市住房,是不知令多少乡下人羡慕的城里的生活居所。

儿时的北大街,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房子,屋顶的砖瓦已经掉落不少,房顶上杂草丛生……好在进入新世纪,政府果断发展旅游,“金姜堰”把“北大街”保护起来,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规模。

今天,带着儿子来到黄龙士棋院,意欲启蒙他在棋类方面的兴趣,无意中领略了“北大街”的新姿。青瓦粉墙朱门,卵石铺地,处处透着平易、隽永的亲切感。最值得赞叹的还是老宅的雕刻工艺,无论是木雕窗饰,还是砖雕门檐,无论是视角触及的建筑构件如梁、枋、牛腿、雀替,还是室内的家具,均巧镌细镂,装饰题材有人物、山水、名胜古迹、花卉动物、博古器皿、几何形纹饰等,无不体现了当时雕刻技艺的最好水准。

历史不是单一的断层,而是一代代的建筑叠加,只有这样的北大街,才是一个完整的历史风貌。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联合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城市的改造、市民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之魂。如果说,王氏宗祠承载着沉甸甸的家族史,徽派茶铺则篆刻着商贾数百年的奋斗史,而黄龙士棋院、三唐书画院等更是见证了上千年的人文史。

“我们所保护的建筑,不仅仅是明清时期的老房子,更重要的是记录当时的生活方式。”一位正在修缮的师傅告诉我。前段时间网络论坛上关于“北大街文化街区命名”的讨论,引来广大市民的热烈议论,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北大街”的文化底蕴多么深厚。

阳春三月,周末回乡下踏青,陡然发觉,老父亲气不过仅剩几毛钱一斤的白果,把门前五六棵脸盘粗的银杏树全卖了,省得再受买公花施粉折腾的累。百般无奈与遗憾中,让我忆起孩提时代北大街满街的法式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