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3月27日

擦亮生态示范区品牌 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

——访姜堰生态环境局局长、分党组书记张亚平

本文字数:1287

本报记者 刁晓玉

 

刁晓玉 摄

 

全区机关作风建设大会召开后,区生态环境局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求全局机关工作人员用辩证法思维,进一步处理好开局与全局、监管与服务、学习与工作、责任与担当、领导与执行、先进与后进、付出与收获、实干与巧干、个人与集体、亲商与清廉的关系,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如何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更好地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日前,记者采访了姜堰生态环境局局长、分党组书记张亚平。

记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上,你局有什么好的做法呢?

张亚平:我局聚焦全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进专项治理,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狠抓重点领域环境问题整改,狠抓重点环境隐患问题整改,着力补齐生态环保短板;立足环保部门职责,提升环境执法水平,深入开展“环境执法提升年”活动,推行全覆盖与“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执法检查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进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制度,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保护好姜堰的环境资源;坚持改革创新,率先在全国设立村级“两个委员”,在解决城乡基层环境问题“无人管、无人问”的基础上,推行“两个委员”日查、月报、季结、年考“八字工作法”,着力破解生态环保难题。

记者: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让服务有保障、环境可预期,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专注于市场。请问你局是如何做好对企业服务保障的?

张亚平:加强环保宣传服务,通过集中培训、网络发布、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宣传各类环保帮扶政策措施,让企业主树牢“底线意识”,减少环境违法风险;提供环保专业服务,建立“企业环保咨询日”制度,集中提供环保政策和技术免费咨询,鼓励企业参加“专家治厂、科学治污”人才技术招聘大会,引进环保专业人才;推行“两个委员+服务”模式,发动“两个委员”上门宣传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各类环保支持政策,积极帮助化解厂群矛盾,为企业营造和谐稳定外部环境;实施定向精准帮扶,局分管负责人分别挂钩1个重点企业,定期走访调研,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宣传支持激励政策,对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专员办帮助协调解决。

记者:众所周知,我区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你局将如何放大这一示范区的经济效应呢?

张亚平:我局将坚定不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擦亮姜堰生态品牌,以更好的生态环境吸引项目投资、人才集聚。围绕“一城三区”总体布局,编制完成全区“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融合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成果,为重点项目建设落地提前划好框子,推动全区新能源、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以及大健康、电子信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推行差别化考核,对生态基础较好的里下河8个镇,重点从绿色发展、产业循环发展等8个方面实行差别化考核,致力于将相关镇引导到生态优先、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轨道上来,推动生态资源向发展资源、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