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9年02月21日
当好患者生理变化的管理者
——记区第四届“优秀医生”、姜堰中医院麻醉科主任杨顺
本文字数:888
本报记者 李晓倩
李晓倩 摄
大家对于麻醉科医生的理解是什么?手术前为患者打一针麻醉剂?No,麻醉科医生要做的工作远远不止如此!2月13日,记者采访了区第四届“优秀医生”称号获得者、姜堰中医院麻醉科主任杨顺,近距离了解麻醉科医生的工作。
仅13日一天,姜堰中医院就安排了22台手术。杨顺早早走进手术室,一一巡视把关,再次确认每台手术的风险点和注意事项。新进麻醉科医生参与的手术,他全程跟踪指导;遇上急危重症患者,他亲自守在手术台前。
“麻醉科的岗位是对医生身体和精神进行双重考验的工作,几乎全年无休,最忙的时候,医院一天有40多台手术,有的手术时间长达18个小时。”杨顺介绍道,术前,麻醉科医生需与患者认真沟通,进行术前评估,告知手术存在的风险。手术过程中,除了对患者实施麻醉外,他们还需对手术进行全程监控,管理患者的生理变化。“麻醉分为全麻、椎管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几种类型,我院的超声下神经阻滞麻醉、深静脉穿刺技术处于泰州领先水平。”杨顺说,对于急危重症患者,他们要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进行有创动脉监测、呼吸末CO2监测、体温监测、BIS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等,确保围手术期安全。
去年5月的一个凌晨,2点多钟,杨顺突然接到医院的电话,一名患者气急、胸闷、意识模糊,生命垂危,亟需接受手术,麻醉技术要求较高。杨顺二话没说,立马穿上衣服赶到医院。经全麻开胸探索发现,该患者一侧主支气管断裂,氧饱和度急剧下降。杨顺迅速对症处理,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纤支镜定位,并行健侧肺的单肺通气,患者很快转危为安。随后,胸外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了气管修复。手术结束时已是早上6点多钟,杨顺经过一个小时的短暂休息,又精神抖擞地投入新的一天的工作。
“我们对103岁的老人进行过椎管麻醉,也对11个月大的婴儿实施过全麻。”作为麻醉科的学科带头人,杨顺利用培训、外出进修、自学等多种途径不断丰富自身的业务知识,并积极完善小儿麻醉、高龄患者麻醉等特殊患者麻醉管理,以及喉罩技术、纤支镜引导下清醒插管技术等,不断提升科室专业素养,提高工作效率。
杨顺说:“让患者觉得安全、舒适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将进一步建设好麻醉学科,为医院搭建良好的手术平台,为姜堰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