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2月02日

大伦镇:奋力担当,善作善成 谱写跨越发展新篇章

本文字数:3133

2018年,大伦镇抢抓“一城三区”战略机遇,积极策应,顺势而动,以一份亮丽答卷实现后发赶超,一马当先。

 

海伦羊业观光园

 

锤炼干部新作风,好马自奋蹄

积极创新思路举措,着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配强干部队伍,对机关中层岗位进行轮岗交流,坚决调整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的干部;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先后选派4名党政负责人、4名机关中层干部和5名经济能人担任村支部书记或第一书记,23名见习村官和村后备干部深入一线锻炼。坚持差异化考核,对考核列全区前茅或位次大幅前移的给予表彰奖励,连续2年倒数三名的实行“末位淘汰”;优化村级考核办法,对综合成绩列全镇前茅或位次大幅前移的给予表彰奖励,连续末位2年的,予以调整村支书。

培育乡村新风俗,快马不停步

常态化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淳化民风。鼓励群众积极参加“美德善行榜”“十行百星”“十佳乡贤”等系列评选活动。2018年有2名青年创业者获评全市“十行百星”,1名退休干部当选市级“十佳乡贤”。培育家风。通过群众自评、代表互评、村级审核、镇党委审核等程序,评选出“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等,延续乡村传统美德。清正乡风。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村民朱惠泉寻访认亲亡父前妻,尽心侍奉26年感动乡邻,2018年5月荣膺“中国好人”;79岁退休老师马如松,17年如一日义务辅导孩子的事迹,荣登新华社《头条》栏目,2018年9月当选“中国好人”。

造就经济新跨越,万马齐奔腾

坚持经济发展既要加速度,更要含金量、高质量。服务企业。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对辖区企业提供全天候、一站式“店小二”服务。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4亿元,同比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07万元,同比增长71.12%,固定资产投资6.85亿元,同比增长25.2%,四项经济指标排名位列全区第一;项目招引。2018年完成泰州认定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个,竣工亿元项目2个;实施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个,5000万以上技改项目1个,新认定科技型企业3个,申请专利156个,其中发明专利18个,专利授权78个。盘活100多亩土地、1.6万平方米闲置厂房,为未来发展腾出宝贵资源;绿色过滤。关停一批环保不达标的小化工、小作坊和规模养殖企业,做到“宁可步子慢一点、税收少一点,也不能让GDP蒙上灰”。

攀登惠民新高度,策马再扬鞭

以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三项工程”。脱贫攻坚。拿出镇财力的5%设立专项支持基金,通过帮助经济薄弱村盘活闲置资产,建设标准厂房等,提前一年完成所有经济薄弱村“摘帽”;对贫困户采取资金扶持、政府兜底等方式,80%的贫困户实现脱贫;集中居住。在镇区建设占地38亩、建筑面积4.5万平米的集中居住小区,2019年建成后可安置356户;环境整治。推进“清洁乡村”行动,落实“河长制”,实施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农户改厕,加快镇区、园区和村庄污水管网建设,顾野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

 

集镇商贸一条街

 

大伦中心小学

永发模塑外景

 

工业集中区俯瞰图

 

2019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与经济同步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达到6000万元;全部工业纳税销售收入同比增20%以上,达到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强化工业主导地位。推动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引导新型建筑安装材料、智能家居配件、新型包装材料等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集中安置区建设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集镇建设,依托“大伦羊肉”地理商标资源不断放大大伦品牌效应。壮大提升农业经济。突出打造“一村一品”,形成区域特色;出台一项奖补意见,激励村组、农业新型主体调整结构;组建一批服务队,培植示范性家庭联盟。

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走在前列。加大项目招引力度。重点围绕新型包装材料、智能家居制造、绿色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多途径招商,确保新招引2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4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5000万元以2个;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个。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围绕“一东一西”园区布局,不断加大永发产业园和工业集中区建设投入,积极完善区内道路、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切实增强园区配套功能。同时,对区内僵尸企业、空闲圈地实施“腾笼换鸟”,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大企业服务力度。认真落实党政负责人挂联和服务专员制度,确保做到规上企业每月必到、重大项目每周必到。规范园区服务中心运行,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报批“无梗阻”、推进“无拖延”、经营“无干扰”、用工“无忧虑”。

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品质提升。狠抓试点项目。围绕“双脱一增”目标,镇村联动,深入推进通南经济发展区八项试点工作。兴驰村万维养老中心项目确保一季度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朱宣村“清洁乡村”项目一村打造,全镇推广;太平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土地收储整理工作,确保完成区交任务。此外,集中安置区建设确保完成总工程量的80%以上,其中主体住宅楼全部竣工。夯实生态基础。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探索“两个委员+”工作机制;深化“263”专项行动,对环评不达标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巩固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成效,统筹做好畜禽污染治理等工作;全面抓好秸秆“双禁”和综合利用、实施好“河长制”,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树文明风尚。扎实开展“美德善行”等活动,让“好人现象”蔚然成风;精心组织“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实现“德”润万家;充分发挥“四会”组织作用,努力提升乡风文明程度;不断完善镇村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让农村充满生机和活力。

着力推动民生事业普惠共享。夯实保障济民困。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充分利用挂钩部门、第一书记等资源优势,挖掘“三资”潜力,优化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推动民生实事建设,促进资源要素向经济薄弱村倾斜,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坚持项目带动,放大产业富民试点效应,发动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帮扶,通过产业扶持、救助帮扶、政策兜底等手段,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双脱一增”任务。创业就业促民富。深入落实创业富民“30条”,用足用好“三张券”,不断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引导以产业促就业,在做大做强产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富余劳力在家门口就业;以培训促就业,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让更多的留守劳力具备一技之长;以创业促就业,鼓励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群体积极创业,助推全民创业热潮。兴办实事惠民生。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全年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大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社会治理保民安。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积极推行“阳光信访”,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综合监管,全力做好社会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着力推动党的建设持续优化。强化班子核心保障。全体班子成员务必牢记使命,同频共振、同甘共苦,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确保建树形象、再建新功。强化干部作风保障。全镇上下继续发扬苦干实干快干的精神,做到巧干善干敢干,把“艰苦奋斗、务实高效”当作全年作风建设关键词,一级带着一级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真正做到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党建+N、民主评议等基础性活动,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打造一支富民有实招、群众有感情、作风过得硬的基层干部队伍。强化党风廉政保障。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紧盯“四风”新形势、新动向,坚决防止形式异化、打擦边球,坚决整治“庸懒散怠”等不良作风,坚决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