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1月16日

心系农村青年创业的老干部

——记知名水稻专家肖跃成

本文字数:766

本报通讯员 黄桂林

 

他有着40多年党龄,退休后仍常年奔走在乡村田头,指导农民和大学生村官创业;他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三十多年,把自己的技术无条件地奉献给年轻人。他就是区农委原作栽站站长、推广研究员、省突贡专家、知名水稻专家肖跃成。

2016年,肖跃成主动与大学生村官徐友成、程汉结对帮扶创办农场。年轻人对新事物接受快,但最大的短板是缺少经验和技术。及时帮助青年创业者解决水稻种植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成了他时刻放在心中的责任。

说来容易,干起来却困难重重。机插秧难发苗是南部地区的难题。2016年肖跃成深入张甸、大泗等地的种植户的田间地头调查研究,摸索出一套南部地区机插秧发苗的经验。2017年,在程汉农场发苗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

针对徐友成农场基质育秧出现黄化死苗的现象,肖跃成探索出在传统育秧管理模式基础上,借鉴外地经验,在浸种的条件下,播后连续套3次水,套去有毒物质的方法,成功解决这一问题。

精准判断水稻穗肥施用时间,是高产栽培与一般栽培的重大差别。穗肥施用时间,一般提倡在倒4叶期施用。为此,肖跃成多次深入田头,通过查看叶龄等综合判断倒4叶抽出时间,然后再根据品种特点、苗情状况,确定肥料的种类和施用量。收割后经比较,精准施用穗肥的每穗粒数比习惯施肥的多近10粒,亩产相差100斤。

帮助解决病虫草综合防治问题,也是肖跃成在对接帮创中关注的重点。以往,一些农户减少用药次数、推迟用药时间、不按配方用药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保证病虫防控效果,每到病虫防治时间,肖跃成都提前提示他们,从而确保防治效果。

据统计,徐友成的农场,亩产从2015年的1150斤提高到2017年的1250斤,亩增100斤。程汉的农场,原先机插秧难发苗,在他的精心指导下,2018年亩产达到1200斤,亩增200斤左右。

青年创业是一项十分艰辛的工作。他们往往经验不足,存在着极大的失败风险。几年来,肖跃成始终把他们的农场看作是自己的责任田,全身心地投入,给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