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1月16日

回眸2018·年终系列特稿

一份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精彩答卷

本报记者 潘俊

本文字数:1385

2018年,我区教育品牌影响力持续放大,创成全国基层中医院工作先进单位,获得省“五星工程奖”……社会事业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方面的一项项民生工程接连建成,惠民措施陆续出台,百姓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幸福持续加码。

2018年,姜堰教育围绕“扩大教育品牌影响力、打造优质教育生态圈”的总体目标,加快教育改革创新步伐,打出了弹性上放学、弹性作业和“校餐惠”食堂监管平台等教育创新“组合拳”,实现了教育品质持续提升、教育生态更加优化、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自全面推行弹性上放学服务套餐改革项目以来,我区5万多户直接从中获益。自弹性作业改革项目实施以来,40名责任督学、5000多名教师共同跟进,近8万名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从7.5小时延长至8.3小时,家长对弹性作业统筹服务满意度达98%。自“校餐惠”智慧监管平台运营后,83家学校食堂全部做到了“优质安全、公开透明”,采购价格同比降幅在10%以上,每年可为全区就餐学生“加餐”1000万元以上。

2018年,我区举办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专题研讨活动,获评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实施华港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启动城区4所学校新建,新增4名省特级教师、1所省优质园、1所民办幼儿园、1所公办早教中心;教学质量再攀新高,中考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第一、二、四、五名花落姜堰;高考再创佳绩,摘得省高考文科第二名、理科第三名。

围绕“优化体育工作发展环境、丰富群众体育供给、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扩大体育产业规模”的工作思路,2018年,我区建成顾高全民健身中心、兴泰体育公园;举办第八届世界女子围棋团体赛、铁人“三项赛”亚洲杯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溱湖大道绕圈赛、全国女子象棋名人赛、省象棋业余棋王赛;修订完善《乡镇体育社团管理办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村居组织,全年自办、联办、企业办、乡镇办群体活动50多场;在十九届省运会上,男足取得历史突破荣获亚军,摔跤获得一金五铜,自行车获得一银四铜……提升了姜堰知名度、美誉度,凸显了姜堰体育发展的高度。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内在精气神。2018年,我区书香城市示范区创建通过省检查验收。建成25座百姓大舞台、5家五星级农家书屋、3个城市书房;举办文化惠民券点单演出701场、公共文化服务百家行活动44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156场;区文化馆开展书画活动6次、举办“激情三水”演出6场;区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62场,“三水讲坛”获评省全民阅读“十佳”阅读推广活动;城市书房接待读者4万多人次;区博物馆举办13场展览,免费接待参观10多万人;音乐节目《舞龙灯》、曲艺节目《远去的吆喝声》获省“五星工程奖”,“姜堰滚莲湘”获省级展演多项大奖,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明显提升。

我区以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动医联体融合发展,卫生保障能力不断提升。2018年,我区按人均65元的标准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与2017年比较提高5元/人,项目筹资总额达4753.45万元,服务项目扩大到十四类55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提升项目可及性,2018年,我区已签约居民284826人,签约率达38.95%,重点人群签约率75.80%,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做到应签尽签。积极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2018年,我区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4340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810对,发放叶酸2046人,实施“两癌”筛查7206人;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扶助政策,深入开展“雨后阳光”援助行动,在4家二级以上医院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开设就医“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