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12月19日
            
        
        2018,我们这样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区司法局全年工作综述
本文字数:2459

举办“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控制”高峰论

区政协委员视察司法行政工作

“宪法宣讲团”巡回宣讲

4.8司法日法律咨询服务

举办全区人民调解员培训班

纪念“12.4”国家宪法日暨2018年度法治文艺汇报演出

全区司法行政工作会议
本报通讯员常晨黄文雯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以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为目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8年,该局助力“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效。服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法企同行”活动,建立企业“健康档案”100册。举办“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控制”高峰论坛,打造“集群式”法律服务投资平台。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发布集资诈骗、非法融资等普法案例22期,刊登防范金融风险普法专栏18期。全区金融管理部门、金融单位和国有企业法律顾问配备率100%,两个政府投融资项目均经过律师评审。服务污染防治。联合多部门开展“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系列活动,组织志愿倡议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3万余份,推送绿色主题案例15余部,惠及群众10万人。服务精准脱贫。开展扶贫脱贫志愿活动,精准摸排法律扶贫对象3736户,建档立卡率和走访覆盖率均达100%,办结法律服务需求98件。集结名优律师为全区36个扶贫项目实施法律体检。开展困难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护苗”行动,走访帮扶特困“两类人员”72人次。
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普法格局继续优化。瞄准“七五”普法中期考核全国先进目标,全景展示区“七五”普法中期工作成果。项目化分解落实86家部门普法责任。法治根基不断厚植。依托司法所建成16家法治宣传教育研判辅导站。加强分类指导,培育本土特色。娄庄镇曹杨村等11个村(社区)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沈高镇沈高村法治文化广场被命名为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学法氛围持续浓厚。常态化开展重点人群学法工作,推动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等6个专项制度,对107名拟提拔的副科级及以上干部进行任前法律知识测试。组建青年普法志愿者协会,组织“德法护成长”系列活动10余场,开展“送法进公益暑托班”活动16次。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等活动,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3万余册。
人民调解工作展现新作为。深化访调对接。联合信访局构建“无缝式”访调对接调处网络。在城南、城东、城中派出所设立律师工作室,引导律师力量参与调处重大疑难复杂纠纷36起。加密调解布点。推进区、镇、村三级调解组织及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规范运行,发挥律师等力量在纠纷化解中的专业优势,新建“江苏清越律师事务所钱越律师调解室”等4个调解工作室。强化实战技能。深悟践行“枫桥经验”,在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中开展“枫桥经验”学习征文比赛。通过专家授课等形式组织辖区内专兼职调解员培训18次。推行智慧调解。开展人民调解“互联网+”建设等功能投入应用,“人民调解小助手”、矛盾纠纷录入平台等信息化平台一体联动,矛盾纠纷预警、预判、处置水平优化提升。全区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537件,成功率99.8%。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叫响新品牌。实体平台更加规范。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贯标工作,完成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服务功能更加拓展。推动刑事法律援助全覆盖,联合法院、检察院制定《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细则》,在区检察院设立法律援助检察院工作站。组织42名资深律师成立区总工会法律援助顾问团。深化“一村一顾问”工作制度,出台《法律服务微信群考核细则(试行)》。惠民举措更加多元。开展“法律援助镇(街)行”等系列惠民活动,在蒋垛、张甸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代办点和公证代办点。积极发挥党员律师先锋队等团队作用,全年共接受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办理各类服务事项6500余件。畅通绿色“公证”服务渠道,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办理各类公证1481件。实施“百日维薪”法律援助专项行动,办理法律援助839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660.56余万元。
社区矫正工作呈现新格局。矫正管理全覆盖。建强矫治载体,实施区社区矫正中心“功能化”改造工程,入矫管理、矫治服务、解矫社会保护“三大工作区域”建设到位。优化管理手段,将社区服刑人员纳入辖区社会治理网格,形成特殊人群区、镇、村、组四级管理模式。推行“智慧”矫正,引入大数据等新兴手段,社区服刑人员智能监管定位率100%。提升矫治实效,区镇两级开展社区服刑人员政治思想教育系列专题活动27次,召开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警示大会66场,组织服刑人员参与各类反哺社会的服务活动5286人次,实施青少年心理矫治220人次。帮助在监服刑人员与其家属实施远程视频会见42人次。互帮共建和后续照管全延伸。联合监所开展帮教工作,与5家监狱签订联合帮教协议,帮教对象390人次。探索构建后续照管“入册+入网+入心”管理模式,29名照管对象操守保持率、照管率均达100%。业务素能全提升。强化岗位练兵,组织干警和社区矫正工作者开展特殊人群管理业务培训等活动11次。发动“五老”志愿者等力量,探索形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姜堰模式”。截至目前,全年接收社区服刑人员394名,在册社区服刑人员430名;接收刑满释放人员107名,落实必接必送人员27人,重点人员必接必送率100%。
基层基础保障水平实现新提升。制度机制建设标准化。建立“红、橙、黄、蓝”四色预警工作机制,初步建成“区指挥中心牵头,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矫正中心、矛盾调解中心共享协作”实战化模式。编印《姜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手册》《姜堰区司法局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及《姜堰区社区矫正手册》,制定《2018年度泰州市姜堰区基层司法所(站)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办法》,推动标准化建设落地见效。基层司法所建设实战化。全面实施《司法所建设导则》,全区16家司法所标牌标识达标率100%。基层法律服务所建设规范化。制定下发基层法律服务“六公示”规范并统一公示上墙。依托基层法律服务所建立15家公益性法律服务社会组织,吸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志愿力量参与公益法律服务。
队伍建设工作彰显新气象。抓思想教育“持之以恒”。立足“四治四促四提升”打造高质量队伍。抓业务培训“固强补弱”。坚持干警月度轮讲等制度,组织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心得撰写、司法行政干警应知应会测试等活动,推动队伍专业、素能双标提升。抓党风廉政“一招不让”。开展“治不为、促担当”等活动,纠治“慵、懒、奢、散”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