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12月19日
            
        
        淤溪杨庄名医程希文
本文字数:1363
★杨爱东
在淤溪镇杨庄村,有一闻名乡村的月塘医馆,它是清代名医程炎(字位南,生卒年代不详)在杨庄行医时置下的产业。程炎的三子程希文(号宪章,生于同治癸酉年(1873年),殁于民国癸末年(1943年),享年71岁),他子承父业。
程希文自幼熟读诗文,老实忠厚,做事踏实,常在月塘医馆打下手,为病人抓药。传承儒家思想的程炎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闲暇之余就向他灌输中医之理、儒家之道,晚年索性把毕生所学全部教授于他。
得到父亲真传的程希文除深入研究辩证论治外,还熟读中医理论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精研《辩证录》。
程希文看病反对开大处方。他的中医处方常常只有2至3味药,最多5至6味。他理法精准,方药简洁,疗效显著。一名女性患者头疼月余,每天上午8至9点太阳升起时开始头疼,下午4至5点太阳下落时头疼停止,多方求医均疗效不理想,后来她来到月塘医馆。程先生望、闻、问、切后,开出白芍和白芷两味中药。那位妇女半信半疑地回到家,想不到煎服三天后痊愈了。像这样的花钱少、疗效好的事情很多,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以至于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杨庄有个祖传的妙手回春的中医。
程希文的名声大了以后,许多患者慕名前来就医。解放前夕,有个远在数十里之外的贫苦农民家里有两个小女孩,一个六岁,一个四岁,她们同时得了死亡率极高的白喉病。家人曾带着两个孩子到苏陈太家舍求医,太家舍医馆祖传医治耳鼻喉科疾病,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父子两位医生查看后都说大女孩只有二分命,小女孩已无任何希望,拒绝开方用药。家人听到医生的话悲伤不已,眼泪鼻涕直流。女孩父母回家后得知杨庄月塘医馆的程医生医术高明,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登门了。程老医生了解详情后宽慰地说:“我来给你们想办法。随即他从一农民家购得两根鲜竹,亲自烧制鲜竹沥,加中药喂服。两个小女孩服完数剂后逐渐好转,最后竟然痊愈了。
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程希文,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
一次,一名衣衫褴褛的女性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前来就医,她手按肚子,大声呻吟、面色苍白。此前患者曾多处求医,疼痛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病急乱投医的家人也又带她到泰州福音医院(外国人所办的教会医院)就诊,洋医生诊断为患者胎死腹中,准备剖腹治疗,要收取30块大洋,并且说如果不开刀病人就活不了几天。洋医生还说开刀时对病人的生死不负责任,家人必须立下字据。听到天文数字的治疗费和洋医生不负责任的话,病员家人万般无奈地离开了福音医院,后来就投奔月塘医馆了。
程医生仔细询问和查看后开出两服行气化瘀的猛药。服用一剂后,患者的疼痛有所好转。服用第二剂后,病人体内排出紫黑色瘀块若干,气色也红润起来。接着病人又服用了程医生开出的为期三天的调理药,不久她便能起床、梳头了。患者的病情好转之时,程希文看到其家属缴治疗费时为难的面色,一打听才知道患者家里几乎是一贫如洗。心怀怜悯的程医生不但免去了她的治疗费,而且亲自为病员煎药和喂药。
德艺双馨的程希文从不过问政治,也未在地方担任任何官职。他谨遵父亲“理明见确”的行医理念,对医道精益求精,中医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他不争名,不争利,经他治疗的疑难杂症不计其数。他一生在杨庄行医抓药,为百姓解除病痛。在那个医院为数不多的年代,每天天不亮他家的捣药罐就响了,求医、抓药者络绎不绝。病人在他的医馆里看病花费低廉,疗效显著,他在方圆几十里享有极高的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