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12月19日
            
        
        溱潼地名追踪
本文字数:1979
溱潼位于泰州和东台之间,与泰州和东台各相距30公里,地名史上故有存中之称。也有对存中持异议者,认为当年溱潼的溱字没有三点水,这个字古音念作存字。而溱潼的潼字古时有三种读音,其中有一种就读“中”字,不管怎么说,许多人都知道溱潼就是存中,存中就是溱潼。建国前后,溱潼小学还以存中为名办过存中补习班。但是外地人不了解,我就听说过早年有外地人来溱潼游玩,因为不知道存中就是溱潼而被船主捉弄,让其坐船绕着古镇转了一大圈。
溱潼的地名及其读音究竟是怎么来的?
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地势低洼的“秦潼”有一年因为发大水损失较严重,泰州知府书奏朝廷时,把“秦”字加了三点水,阅读奏章的乾隆爷金口玉言,本来加了三点水的“秦”应读成“臻”的字音,乾隆爷“字读半边”,念成“秦”字,溱潼二字自此以讹传讹。
溱潼地名的缘起众说纷纭,有的说法有稽可查,有的无从查考。
有人说溱潼的地名源于明代,此说有明朝诗人陈基的《夷白斋诗》佐证:“水行九十里,泱漭赴秦潼。”清代诗人汪琦的《秦潼晓发》诗是这样说的:“田废肥鹅鸭,祠荒集雁鸿,村村渔夫立,凄侧对秋空。”由此可见当时的溱潼还是个相对闭塞的渔村。清代名流吴嘉纪也留下“秦潼晓雾中,屋上栖野鸭”的诗句,这对考证“秦潼”的地名很有用处。
有人说溱潼的地名源于宋代,此说也有根有据。南宋时,岳飞任南通、泰州、镇江抚史,军驻秦潼村,岳飞之孙岳珂在《金陀粹编》中留有“岳飞军驻秦潼村”的记载。清嘉庆《东台县志》也有类似的表述:宋建炎年间,张荣、赵虎率义兵转战南下,与金兵相遇秦潼村,遂引兵佯败,获胜于兴化缩头湖。上述文字当中的“秦潼”和现在使用的溱潼地名只是少了三点水,似乎已能证实“溱潼”的地名就来自宋代。
有人说溱潼地名源于唐代,不过那时的溱潼被称之为“秦泓”,并有资料证明。民国初年,溱潼东侧数公里的青蒲庄上有人挖得唐代《李符墓志》,碑文中有这样的字样:“青蒲南临吴渚,北傍秦泓,遂家焉。”《东台掌录》(溱潼时属东台县管辖)据此予以肯定,认为“秦泓”即溱潼之说。而溱潼镇上的一位李姓文人在《寄庐杂记》中提出疑义:“秦泓何得只溱潼,音别相讹意不通,他日泰东修邑乘,宜将碑记写其中。”该君还对“秦泓”二字作了解释:“吾邑在唐时本名‘秦泓’,秦字从禾,产嘉禾之意。泓,水也,四邻多水。”
溱潼地名是否源于唐代,也有人做过分析,明嘉靖年间的《东台县志》为溱潼水云楼插图时,写的还是“秦潼”。清末民初时的《四境图》多处出现“溱潼”的字样,是否此时的文人雅士或好事者因为溱潼四面环水而为“秦”字上加上了三点水。
秦潼也好,溱潼也罢,事实上溱潼以前还有一个“七星村”的名字,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叫作七星村的?有人说是在“洪武赶散”时。依据是:传闻当时兵荒马乱,蒋、宋、范、徐等七姓人家迁居溱潼荒垛,且都以烧窑为业,七姓人家砖窑上的灯火好似七星高照,故而被称为“七星村”。
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值得商榷,因为清嘉庆《东台县志》早有记载:“溱潼砖瓦源于唐代以前”。相传唐贞观年间,李世民让尉迟恭到泰州城建造城池府第,那时砖瓦业就开始流入溱潼。当时溱潼有七座土窑,它们分布在各个荒垛上,烧窑时窑火彻夜通明,七座窑火互相映照,在夜空宛如七盏天灯,又似七颗巨星,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七星村”的村名。旧时注重风水方位,七座砖窑摆布成“上三下四”,形如天际北斗。湖西庄已故学究田畴先生做过探讨,溱潼东窑垛和西鸭蛋垛窑遵照“阴阳五行”的规则,东方“木”和西方“金”遥相呼应。对溱潼“七星村”的历史,老一辈无人不晓,前不久溱潼泰东河改造,王慕农先生还拍摄到了当年七星村所在位置的湖滨村废弃的砖窑的照片。
本镇龙港村耄耊老人葛长根近日也和笔者谈论过“七星村”。他说,抗战初期他才七八岁,在溱潼湖西庄的外婆家念私塾,当时日本兵刚到溱潼,湖西庄古秋水庵的方丈为了庙产免遭贼劫,忙着转移庙上的经书,其时正准备烧毁一个小唱本,他就请外祖父向方丈讨要过来学唱,开头部分他至今还记得,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正月里来是新春,渔家本是七星村人,荒凉水滩开洼地,连着九洼十八村。二月里来杏花放,东窑本是大坟塘,塘东有个城隍庙,这里生下朱元璋。”根据葛长根的回忆推测,“七星村”的地名也应该早于“洪武赶散”,因为明太祖还是在我们“七星村”出生的呢!
在“七星村”的地名之后,溱潼还曾一度被称之为“海滨村”“北极镇”,但是因为年代久远以及区划调整频繁,史料记载和保存残缺严重。据考证,古溱潼位于现在的溱潼镇镇区东侧的溱东村,那里的村民前几年建房时经常挖到古井古物,并见到过“东台县溱湖市”和“东台县溱潼市”的字样,在镇区契约馆的藏品中,还保存着带有“海滨村”字样的资料。明朝(公元1368年前),溱潼改名为泰州县溱潼镇,后又改名为东台县溱潼镇,民国初还一度改名为东台县溱湖市和东台县溱潼市,1945年10月溱潼成为溱潼县所在地,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才被撤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