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12月17日

一折水韵一折诗

本文字数:1489

◆王竹

 

姜堰宛若一株清荷,君子端方,亭亭玉立于通扬运河、罗塘河等弯弯曲曲的河流之间。

这是一座泊于水上的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十里烟波,梦里水乡,那一泓泓明晃晃的水,摇曳着一池新绿,在姜堰的座座楼宇中穿梭而过;那一座座的桥,辗转于历史的莽莽余音,在永恒中相思、守望着姜堰流动的风韵;那一句句的婉转方言,温婉柔软,像是时光的低语,韵味十足。择水而栖,水映照着姜堰的日月星辰,也滋润着姜堰的春夏秋冬。

天空流动岁月的云,撑一把长篙,在滋润姜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漫溯,那美得令人心醉的风景化为明珠,镶嵌于姜堰浩瀚的水文化之中。

姜堰因水而名。长江、淮河、黄海三水在姜堰汇聚,故历史上此地有称为“三水”,丰饶的水土孕育出古老的文明。北宋年间,洪水泛滥,姜仁惠、姜谔父子率领民众筑堰抗洪,为纪念二人,此地便改名为“姜堰”,姜堰由此得名,而且至今流芳千古。横贯姜堰中部的老通扬运河,流淌千年,见证与守望着这座城市的斗转星移、寒来暑往;湖光潋滟的溱湖,帆影片片,渔火点点,让人不禁想起《岳阳楼记》中的那句“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内心一片静谧安逸;被河水包裹的溱潼古镇,像是浮在水面上的荷叶,悠然自得。悠长的小巷,回荡着一缕缕“咿呀呀”的摇橹声,在一片水光映照的屋檐下,在袅袅炊烟中静默着。

姜堰因水而兴。古语云:“上善若水。”水是姜堰最朴实无华的外衣,河水徜徉于河道,用自己的灵气氤氲出这一方灵秀天地。一方水土汇聚八方豪杰,爱国诗人文天祥驻足于此,并写下数首好诗,流传青史;“泰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的王栋长期在此讲学,教书育人,传授思想文化;“梅派”大师梅兰芳祖上也是地地道道的泰州人……历经千年的洗礼,透过迷蒙水汽,依稀可以看见那些场景、听见那些声音,在水中漫溯,在风中流转,穿越千年的风雨,也温润千年的时光。

在时光的雨巷里,姜堰仿佛一名温婉少女,拨开迷离水雾,从远古的神秘中款步走来。姜堰的水系十分发达,河道网罗如织,南部为长江水系,北部为淮河水系,西枕中干河,通扬运河、周山河、西姜黄河等主要河流构成“四横十纵”水系。天赐好水,姜堰自然钟灵毓秀,物宝天华。近年来,姜堰积极整治河流,力求打造“水清、水畅、岸绿、景美”的城市水系统,建设宜居、宜业、宜生活的水韵之城。而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姜堰不仅有了“大家闺秀”的古典端庄,而且有了“小家碧玉”的温婉灵巧。一座座粉墙黛瓦的建筑、一条条极具特色的水上生态游览路线、一个个水乡韵味十足的江南古镇,郑板桥笔下“得来湖水烹新茗,买尽吴山作画屏”的溱湖风景区,菱藕、水瓜、溱湖簖蟹等水产品的名字读起来便只觉满口生津……这便是每个姜堰人独有的“美丽乡愁”,也是每个姜堰人对水的情怀,每每触及,心中便泛起如水般的细致温柔。

姜堰的水是温润的,柔顺依偎在斑驳的河道中,静静的流水,仿佛情人间轻柔的低语,甜腻柔媚;姜堰的水是灵巧的,鹭鸟飞过,伴着几声清脆的鸟鸣,生动活泼;江南多雨,雨沐江南之时,雨水惊起水面一池清波,泛起的涟漪一圈一圈地向外荡漾开去……阳光明媚中的姜堰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工笔,饱满明丽;朦胧烟雨中的姜堰就变成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江南水墨,意蕴十足,蓦然想起苏东坡那句“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姜堰令人心驰神往。

一折水韵一折诗,水韵随诗入画屏。看见姜堰的水,便觉得岁月静好,温雅如诗,仿佛一切琐事都被水包容起来,只余满心的静谧,只想在这样温润如水的流年里“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将这样的时光定格为永远。魅力三水,锦绣姜城。姜堰人爱水、乐水,姜堰这座如水中荷花的城市,始终流淌着生命的翠绿,闪烁着耀眼的光华。

 

作者工作单位:姜堰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