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10月09日
坚持法治导向 夯实执法根基 注重法治效果 创新宣传形式
深入推进规范执法 全力打造“法治姜堰”
特约记者 徐跃进
本文字数:1548
近年来,区公安局始终聚焦“法治”核心,扎实推进执法队伍专业化、行为标准化、管理系统化、流程信息化、责任具体化建设,通过规范源头、狠抓细节、常态管理等措施,有效促进全局民警规范执法。该局先后获评市“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2015-2016年度“法治泰州建设公正司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坚持法治导向,做到规范执法保障有力。每年初该局党委认真研究印发《法制建设工作要点》,切实抓好“四个坚持”、“三个带头”,即始终坚持重大决策事项集体研究、可行性论证和合法性审查,坚持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坚持立功受奖由法制部门审核,坚持不通过中级执法资格考试不得担任所队主要负责人。切实做到领导带头学法、带头讲法、带头普法,为有序推进规范执法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每年列支50万元普法专项经费,用于制作“姜堰警方”,拍摄法治微电影和公安MTV,举办公安春晚,购买法律书刊,制作法治宣传站牌和资料等。同时,严格执行“一警一评”、刑事“四回”“110回访”等制度,通过当场接访、电话回访等途径,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夯实执法根基,提升司法能力措施有力。建立“日自学、所队周领学、区局月讲学”的常态学法机制、“单位自行训、区局集中训、实务专题训”相结合的常态培训机制和“应知应会基本法律知识全警普遍考、岗前专项考、任前重点考”的常态考法机制。修订《所队长办案制度》,探索建立派驻法制员遴选机制,选拔5名派驻法制员,按照“1+N”的模式实施专职法制监管。制定出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民警问责办法》、《民警待岗教育暂行规定》等规定,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通过约谈、问责、纪律处分“三剑”齐亮,警醒民警规范执法。2011年以来,先后举办培训班82期,送法上门48场次。83名民警通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近600名民警通过中级执法资格考试,20多名民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给予47名有执法过错的民警问责处理。
注重法治效果,确保公正执法行动有力。建立《姜堰区局受案与立案警务公开制度》,依托省执法公示平台,及时发布受理立案、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情况,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坚持做到严把案件事实、证据、程序、定性、法律适用五道关口,严防案件带“病”报批,确保经法制审核的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诉讼和时间的检验。今年来,通过执法公示平台共发送立案信息2500余起、行政处罚决定书400份,答复群众咨询10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8%。同时,为最大限度地挤压权力寻租空间,公安局把基层派出所的自裁案件纳入月度考核,通过网上巡查等方式加强监管,确保自由裁量规范。2011年以来,无复议被变更撤销、无行政败诉、无国家赔偿、无绝对不捕不诉、无判决无罪等现象,切实让人民群众从每一起案件的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全民守纪意识有力。坚持做大做强“姜堰警方”法宣品牌,每月在电视台制作播放3期“姜堰警方”,每月在《姜堰日报》上刊登一期姜堰警方,推介法治人物、宣讲法治故事、解剖法治案例,教育全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2015年以来,注册“平安姜堰”微信公众号,开设“警方提示”“姜堰警事”“破案动态”等10多个栏目,及时宣传法律法规,引导人们遵规守法。此外,将各类防范技巧浓缩成通俗易懂的歌词,揉合当前流行的音乐元素和姜堰人文特色创作法治宣传MV《姜堰公安style》,创作、拍摄电影《思念》《谁之过》《骗子》,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人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让群众在娱乐中了解学习法律知识。每年利用“1.10”“3.15”“6.26”“11.9”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特定时期,组织法制、禁毒、经侦、交警、消防等部门民警进机关、进乡村、进社会、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广泛进行法律宣传。

城南派出所民警深入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区公安局组织民警深入姜堰实验初级中学开设法治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