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9月20日

溱潼《李氏家训》和三院士

本文字数:1640

★缪荣株

 

院士故居

 

溱潼镇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三院士的曾祖父李贞发在李氏家族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李贞发的祖父李承霖是明清两朝镇江丹徒状元。他在1840年(时年32岁)中状元,担任广西学政期间,革除考试舞弊之风,唯才是举,他曾举荐屡试不第的洪秀全为秀才。对那些已被考官淘汰了的考生的试卷亲自过目,以防遗漏人才,后来因为看试卷的时间太长而引起眼病。太平天国初期,太平军打到江都万福桥,洪秀全得知李承霖隐居在泰州,因此再没有向东打,泰州这才免遭战火,故而成为延续600年的太平之州。李承霖住在泰州休息庵前后30年,晚年虽双目失明,仍然严守清贫,平时不准家里人穿丝绸衣服,子孙经过他的住处,只要听到声音,他都要喊过来用手摸一摸,检查一下有没有按家规做。李承霖著有古文诗词多篇,因兵燹大多毁坏,仅余数十篇编为《劫余仅存》。

李承霖的后裔人才辈出,翰墨传香,家道隆昌。到了孙子李贞发这一代,由于教育有方,接连出了三院士。据三院士的曾祖李贞发在上海的孙子向我提供的资料记述,李贞发排行老三,出生于1840年,一生谨慎,勤俭持家,宽厚待人,在溱潼虽为外来户,却得到当地人信任。他十四五岁到溱潼学习典当业务,一生从事商业活动,从学徒逐步升任管事(相当于现在的经理)。他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敬德修业”,中年渐渐有了积蓄。19世纪初,他家除了经营粮行、钱庄、典当、油坊、布店外,还在苏中地区较早地创办了邮电、电力等实业,筹办了养正小学、贫民工艺厂等。后来置田三五百亩,置屋二三十间,跻身溱潼大户行列。

李贞发发迹后担任溱潼商会会长。他和亲睦邻,扶贫济困,造福一方,待人仁慈忠厚,能急人之所急,忧人之所忧,常常周济有困难的亲戚邻居,为贫困子弟安排就业。他家常年备有急救药物,如北京出产的专治跌打损伤的狗皮膏与百效膏,广州出产的专治烧伤烫伤的玉树神油,杭州胡庆余堂出产的专治喉患的药粉等,以供邻里乡人需要,病家哪怕深夜敲门相求他也从无怨言。李贞发口碑很好,人们多尊称他为“李三爹”“李善人。”李贞发对溱潼近代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溱潼人有目共睹,地方有史记载。

李贞发受状元祖父李承霖的耳濡目染,践行祖上教诲,期盼李家后人继承家风,1890年,也就是他50岁时,结合自己的人生实践书写了《李氏家训》并悬挂于正厅:“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车胤孙康,弦歌雅乐,翰墨传香,尊师益友,孝德永彰,和亲睦邻,扶幼尊长,敬德修业,发奋图强,女红针黹,娴淑贤良,诗书共读,兰桂齐芳,扶贫济困,造福一方,克勤克俭,家道隆昌。”

李贞发恭谨践行状元祖父的传统家风,不但书写了《李氏家训》,而且在李氏故居处处物化李氏80字家训。门厅后面的圆门上的砖雕刻着“睿园”,睿,表示明智、智慧,取之于王安石文中的“睿则思无所不通”。取名睿园,意在告诉子孙,家训中的“少小勤学,车胤孙康”,讲的是古人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刻苦学习的故事。一切学问、智慧都来自于少小勤学,文化是一切智慧的根基。如果说李氏家训是李氏留下来的传家宝,是传家的魂,是软实力,那么睿园则是李氏家训关于教育子孙的物质载体。

睿园里的莲亭取之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李家取名莲亭有三层含义:一是莲园主人自比为莲,为官为人要像莲一样清廉正直,出污泥而不染;二是同姓李白号为青莲居士;三是李氏家族堂号青莲堂。

正厅柱上有一副门对:“支传铁瓮家声远,派衍青莲世泽长”。上联说,李家是从镇江丹徒铁瓮城迁来的,下联说,同姓的大诗人李白号称青莲居士,李白对李家有着深刻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这副门对及其书写都是出自李氏家族女性李惠芳之手,这个老人是三院士的姑妈,今年97岁。这也表明李氏家族提倡男女平等,真正做到了“诗书共读,兰桂齐芳”。

祖宗的根脉,书香门第的影响,家训的熏陶、家居环境的耳濡目染,李氏一家产生三名院士顺理成章。我国目前只有梁启超的三个儿子(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和溱潼李家三兄弟(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都是院士,真是凤毛麟角!

李贞发去世后,有关部门具文上报,因此就有了徐世昌写的称颂李家的匾额“德孝永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