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08月10日
法援路上不落一人
——区法援中心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本文字数:661
本报记者 陈琦琦 通讯员 陈云
“真是太方便了,以后在家门口就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日前,蒋垛镇蒋垛村村民黄某在该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办理了一起因高度危险活动损害责任纠纷的法律援助申请。
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初审、公证事项办理、代写法律文书等服务,是区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应对夏季案件高峰举措之一。
7月份以来,我区法律援助中心法律咨询、案件受理呈快速增长趋势,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13件,同比增长157%,其中劳动者权益类案件85件,同比增长240%;接待群众咨询311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50人次。
“酷暑炎热,为减少群众等待时间,我们中心全员上岗,提供延时服务。”据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朱小敏介绍,该中心主动联系调整律师值班表,安排业务过硬、经验丰富的律师参与接待,提高服务效率;对下班仍未办结的案件,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延长服务时间,避免群众不必要往返。同时,该中心采用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相关政策和所需申请材料的形式,让当事人办事“少跑路”;申请人递交申请后,当即审核相关材料,对符合法定条件且材料齐全的申请做到当日审批,对诉讼时效即将届满或需要立即采取保全措施的申请人提供“先行援助”。不仅如此,该中心还实行“容缺受理”,先行受理、指派,事后补交欠缺的材料,争取让群众“只跑一次路”。
“对重大、疑难、群体纠纷案件实行集体讨论、团队办理、动态监控,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优质服务。”朱小敏告诉记者,该中心综合利用庭审旁听、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等措施监管办案过程,在结案后及时征询受援人意见,倾听民情民意,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