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6月13日

党校动态

本文字数:1962

【“科室点亮”计划】

5月22日下午,区委党校召开“科室点亮”计划督查推进会。

会上,各科室负责人回顾了3月份以来“科室点亮”计划的落实进展情况,认真剖析了存在的不足、计划实施中的难题,并明确了今后项目实施的努力方向。在党校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全面贯彻市委书记韩立明来姜调研时的要求,弘扬水的精神,勇往直前、永不停滞,遇圆则圆、遇方则方、善于变通、敢于自我革新,以“科室点亮”计划推动教学、科研、内外培训、招生、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科室点亮”活动并不是单独的个体,会议要求要与校内“三个带”“五大行动”“五个好”结合起来,发挥整体合力。在工作安排上,以“三个统筹”推进“科室点亮”计划——统筹各科室之间的工作、统筹科室工作与全校中心工作、统筹科室工作与全区中心工作。同时,加强内外宣传,有效提高党校美誉度和在外影响力。

 

【办公室】

5月份,区委党校2名工作人员在生日当天,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校领导班子代表全校干部职工向他们发送微信,致以生日的祝福。

祝福虽短,但温暖绵长,这是区委党校“三度”工作法的内容之一。今年以来,为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根据全年“一二三五五”工作总体部署,该校推广应用“三度”工作法。一是以思想工作体现抓队伍的深度。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积极履行“一岗双责”,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既谈思想也谈学习,既谈工作也交方法,把“管人先管心”的要求落到实处。二是以任务督查透视抓队伍的力度。按照序时进度,组织开展作风督查、工作督查、效能督查,每月书面通报校内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形成“没有结果必有后果”的工作导向。三是以关心、关怀展示抓队伍的温度。用心捕捉校内干部职工的闪光点,放大“凡人善举”影响,广泛宣传身边“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典型,并在每位工作人员生日当天,送上生日祝福,以心换心,以“你把职工当家人”赢得“职工把你当家长”。

 

【教务科】

近两个月来,区委党校教务科坚持需求导向,联合区委组织部在全区开展需求问卷调查,建立需求大数据,全面启动科室点亮计划“数据+”工程,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问卷发放场地主要为干部人数较多、培训任务大的单位以及近期在党校培训办班的镇街。调研内容包括: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项目、干部教育培训对象和方式等。同时,征求培训班专题设计、教学形式、师资配置、教学组织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教务科坚持把培训班次当成“产品”经营,培训策划、课程设计、教师配备、教学组织、教学考评等,每一个细节都按照学员需求来安排,激发学员对培训的热情。今年以来,区委党校与镇街、部门联合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1429人次。

 

【培训科】

“科室点亮”活动开展以来,区委党校培训科紧扣“三互”点亮计划,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努力开创对外培训工作新格局。

主动通过电话、微信、QQ等途径,加强与徐州市云龙区委党校、盐城市委党校、南京市委党校、昆山市委党校等省内党校和浙江、安徽、重庆、江西等外省市县党校的联系,实现“信息互通”。

主动加强与市内董北村、祁巷村、河横村、现代农业园区等教学基地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做靓教学基地,挖掘基地内涵,放大基地效应,实现双方良好的“人员互动”。

主动与各部门、社会各界、学员等加强跟踪沟通,了解培训的社会需求和学员口味,积极为高质量培训提供“大数据”,形成“工作互助”的合力。

 

【调研科】

5月份,区委党校调研科依照“科室点亮”行动计划,到各镇征集调研课题,宣传推动该校“五大行动”。

座谈中,各镇“五大行动”分管负责人纷纷畅谈自身特色、展示工作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作介绍和梳理。

调研“家家到”活动开展以来,区委党校调研科已走访娄庄、白米、蒋垛、顾高、兴泰、溱潼、淤溪等镇。下一步,该科将走访全区其他镇(街道)和园区,做到调研“家家到”,一个也不少;认真整理调研信息,坚持合并共性、突出个性,针对轻重缓急进行调研立项,掌握第一手资料,真心实意为各镇出谋划策,贡献“金点子”,促进成果转化,当好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参谋和助手。

 

【函授科】

6月2日,区委党校举行18级函授新生期末考试和毕业电子图像采集工作。

291名学员参加此次期末考试和图像采集,其中南京理工大学113人、江苏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65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3人。

 

【行政科】

自3月份“科室点亮”计划实施以来,区委党校行政科工作人员全面落实计划安排,白天忙工作,晚上“夜总会”,定期组织学习、研讨。

大家为后勤管理工作动脑筋、想办法、作贡献,后勤服务初见成效。尤其在食堂运行管理上全面创新,一改以往桌餐模式为自助餐模式,既节俭又卫生。

行政科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按照校“五大行动”“五个好”“三个带”“科室点亮”等工作要求,继续发扬“5+2”“白加黑”精神,做到公寓、食堂、教室和办公楼等卫生无死角、服务零距离,为每一位学员创造舒适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

 

(陈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