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2月28日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普惠金融服务 提升转型发展质量

姜堰农商银行开启新时代改革发展新征程

本报记者 何志琴

本文字数:3105

“回顾过去,我们成绩斐然,展望未来,我们机遇在握,重任在肩!2018年,我们要审时度势,携手共进,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姜堰农商银行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谱写新篇章,为实现姜堰农商银行“三步走”目标任务努力奋斗!”这是在姜堰农商银行2018年度工作会议上,董事长洪其华对全体员工提出的要求与希望。

 

 

回首过去,成绩斐然

服务地方能力进一步增强

 

回顾2017年,姜堰农商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不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注重防控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取得了业务规模再攀新高、运行质态逐步向好、盈利能力保持稳定、作风建设扎实推进的良好局面。简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六个进一步”。

经营实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形势未有明显好转、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空间日趋受挤等诸多不利条件下,该行上下通过艰苦努力基本如期实现了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年末,全行资产总额316.06亿元,比年初增加33.67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各项存款余额256.3亿元,比年初增加25.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0.6亿元,比年初增加15亿元,存贷款总量、增量继续位居全区同业第一。全年实现各项收入15.2亿元,比上年增加1.5亿元。

市场定位进一步巩固。主动融入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局,继续坚守“支农支小”的发展方向,坚持“做小不做大、做实不做虚、做土不做洋”,以“阳光信贷”系列产品推进为契机,大力推广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小微企业转续贷、税贷富等信贷产品,持之以恒做好社保卡、涉农补贴、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等金融服务工作,开创了支农成果不断扩大、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的良好局面。全年对228户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良田贷1.2亿元,办理小微企业转贷74户、4.04亿元,办理应收账款质押98笔、12.09亿元。

发展瓶颈进一步突破。针对经营工作中存在的“贷款难放、不良难降”等突出难题,全行上下坚持问题导向,以消费贷款为突破口加快增量扩面,50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户数比年初净增加575户。

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根据监管部门部署,深入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和风险排查活动。针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岗位,组织开展印章管理、抵质押物风险、冒名贷款、员工异常行为等各类检查工作。结合省联社信贷管理转型指导意见,启动合规银行建设工作,出台合规体系建设三年工作规划,推进合规体系建设2017行动方案落地,深化“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合规管理对全行稳健发展的支撑作用。

品牌形象进一步建树。持续巩固6S规范化导入成果,强化服务监测,在美化网点环境、优化服务流程的基础上,加强员工服务技能的提升、服务行为的规范,有效提升了客户体验。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启动实施金阳光村务通工程,积极谋划“金阳光e贷”工程,正式发行首批市民卡,有效增强了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快乐六一、精彩有我”专场活动、第二届员工趣味运动会、金点子征集、合规征文等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增强全行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按照中央、省联社党委和区委部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政治立场。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提升活动,通过思想动员、建章立制、明查暗访、定期曝光等措施,切实推动作风转变,全行风清气正、真抓实干、高效廉洁、健康向上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展望未来,不忘初心

支农支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姜堰农商银行不忘初心,为梦启程,继续坚守“三农”市场定位,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坚持把防控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把金融资源更有效地配置到“三农”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薄弱地区,努力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更好地担当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历史使命。

 

2018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

——组织资金:各项存款考核指标比年初增加26.8亿元,年末余额达283亿元。

——贷款投放: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6亿元,年末余额达196亿元(具体执行人民银行合意贷款规划)。

——资产质量:五级分类不良贷款比例控制在2.5%以内。

——网点建设:增设1家综合性支行、1家小微贷支行、1个自助银行、5家社区银行,1个分理处升格为支行,1家支行迁址。

——经营效益:全年实现收入15.9亿元。利润总额3.8亿元,金融增加值7.23亿元。净收入费用率控制在35%以内。

——等级考核:省联社等级考核5A级;监管评级2C级;保持省级文明单位。

——安全保卫:确保全年无经济案件和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大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始终牢记存款是经营之源,对组织资金工作时刻保持关注,通过竞赛引导、宣传推广、考核推动,确保存款实现稳定增长,为服务乡镇振兴战略做好保障。积极跟进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服务要求,主动担当,全面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园区、生态园区、旅游园区为切入点,大力支持现代化农村的产业发展和功能培育。积极适应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财富增加和金融服务需求多样的趋势,大力推广消费金融信贷产品,对符合条件的农民消费需求做到应贷尽贷。持续推动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主动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探索支持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提高,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持续优化小微金融服务。坚持支农支小、做小做散、向下向内的市场定位,大力拓展“额小、面广”的个人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大力发放500万元以下风险权重低、风险缓释度高的“两小”贷款。启动阳光信贷提质增效三年工程,着力打造阳光信贷3.0增强版,不断扩大有效建档面、授信面和用信率。积极策应我区产业强区战略,加大对现代农业、全域旅游、现代服务业、电商产业、新能源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力推进“金阳光e贷”工程的落地应用,利用大数据提升客户信息采集与挖掘分析水平,打造批量处理零售业务的“信贷工厂”,实现小额贷款自动化、智能化调查、审查和审批。围绕小微企业融资“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等症结,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在机制、流程、考核等方面实现前中后台、支行与总行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机制,在利率定价、贷款品种、贷款期限、保证方式、还贷方式等方面更好地适应客户需求,在服务方式、服务品种、服务品质等方面给客户提供更多的便利,不断提高贷款客户满意度。

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渠道优势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巩固和丰富金阳光支付通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服务内容,提升城乡金融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继续做好市民卡、涉农财政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合理增设1家离行式自助银行,设立区域化中心支行和小微贷支行,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网格化服务,提高基础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积极参与全省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扎实抓好扶贫小额贷款发放,有效满足黄桥老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扶贫小额贷款需求。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提高金融知识普及度,规范服务收费,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切实提升转型发展质量。以2018-2020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引,努力实现“区域内客户首选的身边银行、业务创新的标杆银行、政府支持的合作银行”三个银行目标。通过深入推动网点转型升级,优化网点物理布局,实施全辖网点标准化建设工作,分层分类打造综合型、零售型、社区型、智慧型网点。加快网点智能化转型力度,投入智能型柜员机,提升厅堂营销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电子业务替代率。整合手机银行,建立社区金融商圈,开发APP,建立商户服务联盟,涵盖吃、喝、玩、乐、购各个生活领域,开展银行和商户合作优惠活动,改善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优化微信公众号平台,搭建与客户互动通道,加大宣传推介我行特色产品力度,提升客户金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