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01月31日
守住巡视巡察监督第一线 打通管党治党最后一公里
刘文来
本文字数:1729
时隔两年,巡视工作条例再“升级”。通过反复读原文、比细节,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提高了认识、加深了理解——“升级”后的巡视工作条例政治站位更高、要求更聚焦,与基层结合也更紧密,巡视巡察的利剑作用将更加凸显。
巡视巡察巡的是“民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巡视巡察从政治上看问题,聚焦坚持党的领导,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看的就是政策的红利、改革的红利是否在基层真正落地;聚焦加强党的建设,检查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推动区域发展情况,看的就是发展的成果如何、能否让群众共享;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检查管党治党措施是否到位、作风形象如何、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看的就是群众的获得感。巡视巡察沉到最基层、检查群众最关心的具体事,以上看下,看出党的领导作用的强弱、加强党的建设的虚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宽严;因小见大,见到民意、民心和执政基础、执政地位。
制度化的“对表看齐”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而树立“四个意识”,最终要体现在向核心看齐上。对表看齐,关键又在于“要跟上”和“见行动”。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在设区市和县市区建立巡察制度,实践中坚持巡视巡察同一标准、上下联动,突出监督检查巡视巡察对象执行党章党规、贯彻系列讲话情况,查找“各行其是、各自为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等政治偏差,实质上从制度层面保证了“全国一盘棋、上下一体化”,保障了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
管党治党没有“桃花源”
一届任期巡视巡察全覆盖,彰显了巡视巡察监督没有禁区、管党治党没有例外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但曾几何时,也有基层党组织以“业务部门”自居而忘记自己的党的属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自以为“当过书记,当过纪委书记,应该怎么做,不用别人教”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还有的因单位小而认为不要紧、因最末梢而认为距离远、因边角处而认为不注意,虚化了责任,弱化了监督。殊不知,种种认识误区,反映出的都是政治上的偏差,政治上出现偏差,可能引致的将是方向性的错误。政治离不开业务,业务更离不开政治。只要是党的组织,就应当旗帜鲜明讲政治;党员干部只要有权力,就应当接受监督。“全覆盖”的要求提醒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管党治党问题上,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
“惩”是为了“治”
巡视巡察是党之利剑、国之利器。“利”就利在“见事到人”上。巡视巡察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点穴式、回访式、机动式多措并举,做到机动灵活、出其不意、直奔主题,哪里有情况巡视巡察就到哪里,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问题搞清楚,即所谓“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利”还利在“标本兼治”上。每一次巡视巡察结束后,除了形成巡视报告、移交问题线索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撰写专题报告。专题报告针对巡视巡察当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不就事论事,而是解剖麻雀、举一反三,窥一斑见全豹,找出问题的普遍性,并针对“堵点”“痛点”“燃点”提出治本之策,报送党委研究,再交责任主体整改,此即“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从“点”到“面”的过程,放大了巡视巡察的监督作用,巡视巡察工作也更加“掷地有声”。
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
政治生态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政治学习、四个服从、六项纪律、群众立场、民主集中制、选人用人、“三重一大”研究决策、双重组织生活、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重大事项报告、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等,党内政治生活的每一项具体要求,汇总起来,就是政治生态。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就是要从每一项具体要求的落实抓起,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要深化政治巡视,进行政治“画像”,全面掌握“森林”和“树木”的状况。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更要把自己摆进去,按照巡视工作条例要求,主动担责,始终把发现问题作为主要任务,与时俱进深化监督内容,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治“病树”、正“歪树”、拔“烂树”、护“森林”,确保政治生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作者系姜堰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