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07月20日

诗词书画不可少 健康还需习惯好

——记92岁老人、离休干部王希敏

本文字数:2542

本报记者 李晓倩 通讯员 周秀林

 

王懋哲,字希敏,笔名王喆,三水乐学王氏第二十世孙。1926年9月28日生于姜堰王家大门内。四岁丧父,随母亲下农村居住,读古书十年。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入党,历任县文卫助理、县委党校教员、县委办公室秘书、县档案馆馆长、姜中副校长、柴油机厂革委会主任、县法院主持全面工作的副院长等职。在法院工作期间,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审理案件,并对“文革”中形成的两千多件刑事案件,逐一复查,平反纠错500多件。离休后,参加中国书画函大学习,三年毕业后,创办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苏中分校,为地方培养出书画人才349人。接着创办泰县老干部大学,八届毕业近1万人次。在此期间,被聘为泰县诗词协会、泰县老年书画联谊会名誉会长。80岁后,主持王氏宗祠工作,邀集族人完成修祠修谱任务。

懋哲一生爱好诗词书画艺术,经常有作品参展,并编辑出版《泰州县地图集》《王希敏诗词书画选集》等书,姜堰图书馆将其作品对外展出。懋哲晚年曾赋诗自勉:立党为公主义真,尽心尽力尽终身,市场经济迷人眼,毋忘庄严誓语声。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经考察,表彰其为“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全省老干部先进个人”,并发给奖状及铜质奖牌以资纪念。

——《三水王氏族谱》卷十九

 

 

“我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写写画画,不仅可以怡情养性,还能锻炼身体。”7月12日,记者走进92岁老人王希敏家中时,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一笔一划刚劲有力。

王老告诉记者,他4岁丧父,母亲靠给地主家裁剪缝制衣物养活他和妹妹。地主家办了私塾,请了秀才来授课,母亲为了完成父亲“一定要让儿子读上书”的遗愿,千方百计将他送到私塾去读书。“我从7岁开始读书,一读就是10年,自小勤练诗词书画。”王老说,20多个小孩一起学习,他的成绩最好,写的文章经常被先生当作范文来读。被他的勤奋好学所感动,先生还减免了他部分学费,只象征性地收了一点费用。

自小培养了对诗词书画的兴趣,在工作后,他一直坚持着。每有闲暇,他总爱创作几句诗词,涂抹几笔书画,自得其乐。他的诗词创作常与时事、生活、工作等相结合,既有自己的思想,又通俗易懂,让人读来琅琅上口。

王老曾任泰县复查办公室副主任。1978至1979年间,该办公室对“文革”中2000多个案件逐一复查,进行纠错平反。为此,王老作《读人民来信有感》一诗:“批阅来函总动心,几番搁笔费沉吟。只缘四害滔天罪,字里行间诉苦声。”

2003年“非典”肆虐,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王老作《抗击非典》七律诗两首:“医学专家举世多,怅然不识孽妖何。霎时暴病无灵药,多处凶亡有悼歌。形似黑云遮日月,状如洪水决江河。环球期盼华佗至,一扫阴霾亮眼波。”“盛世春风拂柳枝,英明决策有虞尧。全民发动成铜壁,各国攻坚结友桥。病理病因冠毒现,群防群治赤旗摇。铲除非典齐歌颂,作恶瘟神入瓮烧。”

姜堰诗词协会成立20周年,他写诗曰:“姜堰人文事业嘉,诗坛念载绽奇葩。新雏绮语扬清韵,老凤瑶章映彩霞。针砭颓风鸣木铎,讴歌盛世协铜琶。层楼更上探幽胜,情景交融境界赊。”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喜悦之余,王老即兴赋诗:“最是难忘百载前,东南幽恨满词笺。豺狼猖獗轻无敌,主仆昏庸妄苟安。大炮声中嗟璧碎,五星旗下庆珠还。而今不是清皇室,国力增强岂等闲。”王老酷爱书法,几十年坚持临习碑帖,寒暑无间,真草隶篆无不钻研。他也酷爱国画,尤以人物、花鸟画见长,技法上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形之不存,神将焉附?”是他常挂在嘴上的话,他认为画作应该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形与神统一。

“书画能够使人长寿。”王老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他说,从心理上来看,作书作画时,人们自然而然地凝神静虑、心正气和、专心致志,相应地使内脏器官得以调整,从而改善新陈代谢。从生理上来看,谋篇布局题诗作赋等是抽象思维,写字作画是形象思维,两种思维交替进行,而有利于健康长寿。从肌肉运动来看,写字时,膝与臂时前时后、时左时右,不断调节肌肉和神经,这就跟练习太极拳和自由体操相似,使肌肉和神经得到锻炼。从精神状态来看,书画家在下笔的时候,追求线条美、节奏美、字形间架美等,从中得到乐趣,从而使一些杂念、邪念得到净化,精神世界得到充实。从书画内容来看,不论是唐诗宋词、名人佳句、古今格言,还是鸟语花香、奇峰秀水等精品画作,都能提高人们的文学修养,增加生活情趣,鼓舞人们健康向上。

王老出生于姜堰王家大门内,曾任王氏族长。从法院离休后,他千方百计从江南寻回《三水王氏族谱》的老谱,发动族人寻根认祖,梳理源流,使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王艮、王栋和王襞这“淮南三贤”的王氏一脉得以载入家谱,近2万人在册。同时,他还多处筹资,主持修缮了王氏宗祠,使先人的生平、思想、理念等得以流传。

“健康长寿,单凭练书画,不知道其他保健知识是不行的。”王老说,在练习书画的同时,还要懂得并注意做到心境恬淡、饮食平衡、起居定时、运动适度、用药合理。

心境恬淡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自然界中,时令分春夏秋冬,天象有日升日落,都是自然现象,是客观规律。人生在世,都有生老病死的过程,这是人生的客观规律。认识客观规律,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得意淡然,失意坦然,达到:“宠辱不惊,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天外云卷云舒。”不慕名利,与世无争,心气平和,自然有利健康长寿。

人们一日离不开三餐,要讲究饮食平衡才能远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我对饮食的要求是荤素搭配,并做到三餐有节制。”王老最重视的是早餐,通常是一碗豆浆、一杯脱脂牛奶、一只鸡蛋和一只馒头,再搭配上新鲜的蔬菜。中饭一荤两素,荤菜为精肉、排骨、鱼类、鸡、鸭、鹅等,多为现代所说的“白”肉。晚餐很简单,主要吃杂粮粥和素菜。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从来不抽烟、喝酒,长寿与此也分不开。

起居定时,生活规律,是人体健康的需要。王老早上6点多钟起床,晚上9点左右睡觉,中饭后必定要睡上一两个小时的觉。他还养成了每天上午练字的习惯,临摹名家字帖,哼几句诗词,涂几幅书画,聊以自慰,乐在其中。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哲理,但运动应根据各人的实际量力而行。王老原先坚持打太极拳,如今年岁大了就以散步来锻炼身体。

人老了,小毛小病在所难免,即使是长期慢性病,都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千万不能自作主张乱用药、乱投医。“还要当心形形色色的保健品,我是从来不吃什么保健品营养品的。”王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