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7年07月20日
一场生死时速的较量
——姜堰中医院成功抢救一名肺动脉栓塞伴休克患者
本文字数:1109
本报记者 李晓倩 见习记者 刁晓玉 通讯员 李铖 顾志林
“真是太感谢姜堰中医院的医生了,要不然我就没命了。”昨日,记者到姜堰中医院采访,黄大爷对中医院的医生连声称赞。
7月12日,姜堰中医院骨伤科八病区的黄大爷因突发性双侧下肺动脉栓塞出现休克现象,情况十分危急。该院多科室紧急出动协作抢救,上演了一场生命争夺战,将黄大爷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
黄大爷今年68岁,家住娄庄镇,既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7月11日晚因髌骨骨折入住姜堰中医院骨伤科八病区。7月12日上午9时许,黄大爷突发呼吸困难,继而意识障碍、大汗淋漓,血压急剧下降。骨伤科副主任谢希惠第一时间冲入病房实施吸氧、升压、扩容等抢救,尽力稳住患者的病情。“当时患者血压瞬间降到50/30毫米汞柱,氧饱和度降至70%以下,心率降到40次/分以下,情况十分危急。”谢希惠一边紧急抢救,一边电话呼叫急救总值班、重症医学科请求支援。
重症医学科兼急诊科主任曹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顾志林、心内科主任杨乔淦迅速到位,组织抢救工作。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心肺复苏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的血压渐渐回升了。经B超、心电图、肌钙蛋白、BNP等检查,顾志林等人判断患者疑似肺动脉栓塞,需进行胸部CT增强检查进一步确诊。
“患者移动到CT室的过程中,风险很大,随时会出现意外状况。”顾志林告诉记者,当时他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理解后,由他和骨伤科的谢希惠、孙凌两名医生护送,氧气瓶、监护仪放在病床上持续供氧、监测,并保持升压药持续静滴。经检查,患者被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该院启动应急预案,联系了泰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的专家会诊。
“患者肺动脉栓塞,既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为避免双下肢血栓脱落引起病情加重,专家建议运用DSA(数字减影)技术,安装下腔深静脉滤器,进行溶栓治疗。”顾志林在做术前准备工作的同时,在该院的中层干部微信群里发送了一则消息:骨科一外伤病人确诊肺动脉栓塞,泰州专家已到,马上急诊DSA下行下腔深静脉滤器置入,再行溶栓,请医务科联系DSA做好准备!
姜堰中医院院长钱承美看到这则消息后,第一时间发布指令,要求分管负责人和相关科室迅速行动起来,密切配合,争分夺秒,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在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骨科、心内科、医务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共同努力下,经过近40分钟的手术,为患者安装了下腔深静脉滤器并进行溶栓治疗。术后,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5天,患者转危为安,已转入普通病房。
“肺动脉栓塞伴休克死亡率极高,多亏多个科室相互配合,才得以将老人抢救过来。”顾志林说,该院对急诊急救的应急演练和多学科急救合作非常重视,常态化的急诊急救模拟演练锻炼了医护人员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让他们积累了大量急诊急救的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急诊急救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