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7年07月03日
一则灯谜的记忆
本文字数:796
◆田秀明
时光荏苒,人们总是喜欢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岁月的流逝。诗人霍勒斯曾经说过:“你可以改变你头上的天空,但你却无法改变你的灵魂。”20年韶华易逝,当容颜不再青春,心境不再童真,回想起20年前的1997年,才发现所有的往事其实并不苍老。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记忆亦如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在我们人生的驿道上闪闪烁烁。
对于我们来说,过去对1997年的期盼,以及今天对1997年的回忆,很大程度上之于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记得1997年我参加了由浙江省舟山市文化局、文联主办的“千岛杯”迎香港回归全国灯谜创作赛,我参赛的谜作是“中秋佳节夜,九七回归时(打一歌曲名)”,谜底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此谜以会意法拢底,“中秋佳节夜”扣“十五的月亮”,“九七”扣“十六”,“回归”有“团圆”之意。此次灯谜创作赛,主办方刻意没有设立等级奖,只设立了97个“优秀灯谜奖”,可见主办方的良苦用心,最后我的这则灯谜在近万则应征灯谜中有幸成为97则优秀灯谜之一。
团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循着历代文人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关于团圆的痕迹,“唯愿在家贫,团圆过朝夕”,日子穷也罢,苦也罢,团圆改变不了幸福的模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之夜,离人之苦,团圆化成了美好的祝愿;“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而独在异乡的游子迸发出的是思乡怀亲之情。
香港无疑是一个在外漂泊了百年的游子,1997年7月1日0时0分,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高高飘扬,当《义勇军进行曲》在港岛的大地上回响,经历了一百年沧桑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那一刻,无数国人心潮澎湃,热泪滚涌,20年过去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夏日夜晚依然清晰可见,一幕幕令人发聩的场景不断萦绕在我的脑际。
在大学期间开始迷恋上灯谜,我创作的灯谜不下一千多则,也在一些灯谜比赛中获得过奖项,这些年虽然不再涉足灯谜,但这则灯谜我还时不时地记起,不是因为这是一则获奖灯谜,而是因为1997年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