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05月08日

儒商毛公

本文字数:1225

◆缪荣株

 

他是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人,但在公共场合极少开言,只是默不作声地勤奋地给参加活动的众多网友拍照。拍集体照时需要整理一下队伍,这时他也极简短地招呼几句话,于是我对他产生了好奇心。

还清楚地记得,他走进我的视野,第一次是泰州新志摄影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组织的近20位员工到全球500佳的河横村春游,员工们着一色的新志数码服,个个显得很精神,很灿烂。我想这个企业不一般,于是好奇地打听,据说这个企业的老板在泰州是很有名气的,网名新志数码,大名叫毛国权——寺巷毛氏家族七房第21世孙。毛公的摄影技术一流,网友喜欢,他也乐意为大家服务。每次网友活动,他是理所当然的摄影人,照片发在网上,那艺术效果让有资质的朋友从心眼里佩服,点击数和跟帖率直线飙升。

毛公是个极有文化底蕴的儒商,在泰州范围内凡是跟文学艺术有关联的活动和讲座,他都忙里偷闲抽时间像一个极虔诚的小学生恭恭敬敬地参加,一次这样做容易,长期坚持不容易!

渐渐地,我在泰州政府网上和《泰州新诗》《泰州晚报》经常读到他的许多新诗,较多的是七言四句,玩着旧体诗的基本格式,但又不受其束缚,更富有新诗的意韵,口语化,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活生生地、水灵灵地、甜脆脆地抒写人物和故事,给诗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读着读着,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山西山药蛋派领军人物赵树理,心里认定他就是我们泰州诗歌界的赵树理。于是我爱上了他的诗,每见必看,也爱上了毛公这个人。

渐渐地,从2013年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泰州高新区寺巷街道毛氏宗祠叫响了。在毛公和族人的共同努力下,从孕育、策划、倡导毛氏族人修谱,多方寻觅家谱,收集谱牒,理清族人搬迁的轨迹,编写审定、收集毛氏宗祠散落的文物,撰写毛氏宗祠有关的文字,并请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对毛氏宗祠进行规划、修建、开发、研讨,毛氏庙会的恢复和发动组织,这样一项系统工程渐渐地走进了大众视野,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社会生活。润物细无声,毛公参与了全过程。他和族长们一起发动毛氏族人捐资90万元修葺毛氏宗祠。毛氏宗祠推选族长时,他隐在其后,不担任任何职务,只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付出。

宣传毛氏宗祠文化是毛公近年来着力打造的品牌,开创了地方平民百姓宗祠文化研究的先河。在泰州有江北第一祠——黄桥何氏宗祠,那是以封建士大夫为代表的宗祠文化,出了4名进士、10名举人、30名贡生、300名秀才;在姜堰有王氏宗祠,那些以文化名人、古代思想家、哲学家王艮为代表的宗祠文化。而毛氏宗祠(包括蒋垛孟氏宗祠)是以平民为代表的宗祠文化。毛氏族人的祖先是600多年前明朝洪武初年由苏州阊门迁至现今高港区永安镇毛家滩,400多年后迁居寺巷镇小王庄。清道光十三年(1833)始建宗祠,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

我主编《姜堰名人》时认识了毛公的哥哥毛国平教授,毛家兄弟怎么都这样优秀呢?还有同谱的少将毛万寿。难道真的因为毛氏宗祠选在“荷花莲藕地”的吉祥宝地吗?

为毛氏宗祠作出贡献的人多多,儒商毛国权——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富了以后不忘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不计报酬,不计名利,乐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