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01月04日

业余养蜂的姐夫

◆陈心

本文字数:1240

从教的姐夫闲暇时以养蜂为乐。并以此来调节身心,这一养就是快四十年。

当初一个外地的养蜂人千里迢迢摸到姐夫家放蜂,姐夫一家热情款待,风华正茂的姐夫又是帮助养蜂人搬运蜂箱,又是到处转悠寻觅蜜源,忙得不亦乐乎。

淳朴的养蜂人自然被姐夫的真诚感动了,于是视姐夫为知己,而且收下姐夫这个“关门弟子”,言传身教二三载,毫无保留地传授养蜂秘决。

姐夫呢,脑子灵活,人勤快,门槛精,又能吃苦耐劳,很快就掌握了养蜂的窍门。

姐夫从当初的养一两箱蜂起步,扩展到如今的数十箱。几十年的坎坎坷坷让他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世人都说蜂蜜是最甜的,可有谁知晓为了酿出最甘甜的蜂蜜,姐夫是如何跌打滚爬、披荆斩棘的?

也许在一般人眼中,养几箱蜜蜂很简单,是最轻松不过的事,其实不然。

我一有空就爱往姐夫家跑,跟姐夫闲聊。我每次去几乎都会看到姐夫被蜜蜂蜇得鼻青脸肿的,脸上是疙瘩摞疙瘩,真让人忍俊不禁。因为我小时数次被野蜜蜇过,曾经因为疼得难受而哭闹了大半天,后来一直害怕蜜蜂,总是敬而远之。我每次都看到姐夫带着伤围着蜂箱转,他面对漫天飞舞、张牙舞爪、嗡嗡乱叫的蜜蜂,处险不惊,我心里很是惊诧。

毫不夸张地说,姐夫这数十年间少说也被蜇过成百上千次。我曾天真地问姐夫:“你浑身都被蜜蜂蛰出小窟窿,受得了吗?”姐夫坦然一笑:“习惯了,再说这也是蜂蜇疗法,是当今最科学最流行的生物疗法,既能杀死体内的病毒,又能医治关节炎,何乐而不为呢!”

听了姐夫的话我若有所悟:是的,姐夫养蜂几十年来,他一路从青年到中年再步入老年,还真未曾伤风头疼过,更别说生别的病住院了。

养蜂是辛苦的,这差事虽说不是力气活,但科技含量高,周期长,风险高。

每天天不亮就得呆在蜂箱旁边观察蜜蜂爬走飞行的状况,听蜂儿的鸣叫是否清脆响亮,最后还得打开每只蜂箱,把那数百只爬满蜂儿的蜂框捧在手心上察颜观色,看是否生病生虫、营养是否充足,幼蜂发育是否正常,蜂王是否养尊处优、安心繁衍后代,有无兵变之虞。如果稍有不慎就会蜂飞巢空,甚至蜂死巢倒,

有几箱的公蜂数次发生兵变,另立蜂王。结果原先的蜂王出逃,众蜂分成两派,在一棵大树上互相撕咬,日夜交战,结果蜂群伤亡惨重,新蜂王亦死于非命。

好在姐夫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早有心理准备。他连忙备好蜂蜜,带好工具到河边大树上苦苦寻找,数小时后,果然在一棵开满芬芳的花朵的大桂树上发现了一群蜜蜂,凭着老道的经验,姐夫稳住了蜜蜂的阵脚。蜂王嗅着熟悉的气味,率领群臣一头钻进蜂箱。姐夫挽回了一些损失,蜂王则感恩戴德地拼命繁衍后代。

几十年来,姐夫不断地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摸索成功的捷径,《中国养蜂》他一订就是几十年,如饥似渴地吮吸养蜂知识,并将自己的养蜂经验写成一篇篇论文发表在专业刊物上。

姐夫靠养蜂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他生产的蜂王浆、蜂蜜货真价实,供不应求,他家门庭若市。

每逢乡邻来玩,姐夫不但用蜂蜜款待,而且会赠一两罐蜂蜜。

有人来购买,他也是半卖半送,他总是憨厚地说:“自家产的无所谓。”

我羡慕姐夫精湛的养蜂技术,更欣赏他的为人,愿姐夫的甜蜜事业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