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6年12月29日
她把青春献给农村基层
——记2016”江苏好青年”、梁徐镇前时村党支部副书记杭海娟
本文字数:1209
本报记者 范前锋
日前,30岁的杭海娟从南京载誉归来,她荣登由团省委、省文明办、省通管局等单位主办的“2016江苏好青年”百人榜。接下来,她将和百位“江苏好青年”在全省各级团组织开展主题分享会。
2010年,杭海娟凭着一腔热血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梁徐镇前时村党支部副书记。扎根农村6年来,她与老百姓们朝夕相处,足迹踏遍了田间地垄,哪家村民有困难她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
村庄旧貌换新颜
2010年7月,刚到村里的杭海娟一刻也没有闲着,每天跟着村干部后面走访村民,了解民意。她根据村民反映强烈的村庄环境问题,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粗后细的原则,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分工责任到每位村干。
杭海娟是个连铁叉都不会拿的城市女孩,却主动承担了整治全村草堆乱堆乱放的工作。叉柄较长,刚开始,杭海娟常常活还没干,脸就被叉柄“打”得通红,但她没有退缩,下班后虚心向村民们请教使用铁叉的诀窍。很快,她的手上就磨出了一层老茧,铁叉也使得得心应手。
个把月后,村里原本“晴天尘土扬,雨天水汪汪”的路面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芦苇长满河,垃圾水上漂”的河道变成了杨柳飘飘。不少村民望着村里新貌,忍不住夸赞杭海娟,“一个白白净净的城里姑娘,想不到做起事一点也不输人。”
让村民老有所乐
杭海娟在村里待久了发现,村里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的老年人除了“农忙”,几乎每天都以打麻将消磨时光,有些还带有赌博性质,在村里形成不好的风气。她便萌生了与镇文化站合作,以村老年活动室为活动载体,建立一个“文化交流中心”,通过举办老年读书会、健康文化讲座等形式,来丰富老年村民的文化生活,引导老年村民健康向上的想法。
村支书钱忠明得知杭海娟的想法后很是支持,主动与镇文化站联系召开筹备会。“文化交流中心”顺利建成后,他又通过广播向广大村民宣传,同时积极联系文艺演出场地。
“村里以前很少有文艺演出、公益讲座。”77岁的村民钱忠根说,自从杭海娟来了之后,村里每年都会举办10余场公益演出和讲座。
扶贫救困一个不能少
2011年,杭海娟被临时借用到梁徐镇民政科服务窗口。
有一次,窗口来了一位面黄肌瘦、满脸憔悴的小姑娘。小姑娘姓曹,家住梁徐镇官野村,其母亲已去世多年,父亲因骨折被送进医院却没钱治疗,她刚刚考上大学,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来镇政府求助。当时已是中午,杭海娟先将小曹带到食堂吃饭。由于饿极了,小曹吃了两大碗白米饭。杭海娟看了很是心酸。
吃过午饭后,杭海娟和镇民政科领导一起,跟着小曹回到家中。小曹的家一贫如洗,墙皮剥落露出里面的砖块,北墙用一块木板支撑着,摇摇欲倒,整个家里只有一盏电灯。杭海娟和镇民政科领导商量后决定特事特办,当场救助500元现金。之后,杭海娟为小曹家办理了低保,小曹也顺利上了大学。村里还于2012年为小曹家进行了危房改造。
如今,杭海娟为前时村的弱势群体都建立了档案,并努力争取市发改委帮助,定期组织上门慰问,同时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杭海娟向记者介绍村里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